关公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转载)

语录库 175 0

  一、关公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关公是儒释道教,朝廷民间,百行百业一致崇奉的神明。

  儒家奉关公为“关夫子”、“武圣人”、“五文昌之一”的“文衡圣帝”。道教奉关公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佛教奉关公为“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古佛”。民间尊关公为战神、商神、财神等各种神祇于一身的“神上之神”。

  历史以来,中华儿女都把关公视作正气正义,护国佑民,公正决断的象征。

  民间年画中,关公也被尊为“左玉皇”,地位尊崇。各地民俗中,还兼任傩神,门神等职。

  中国的关帝庙最高时达30多万座,海外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帝庙或关公祭祀场所。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关公崇拜。

  以传统商帮为主体营造的会馆即是关帝庙,目前尚存160多座,多数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关公文化的思想基础

  关公文化是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道德实践。

  关公精神所包涵的包括:忠孝节义,忠诚信义,忠义仁勇,礼义廉耻,精忠报国,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忠义气节等,无一不显露着中华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的睿智光芒。

  孔子以思想言论传世,关公以道德实践立身。孔子思想理论是关公精神的思想指导,关公精神是孔子思想教化世人显露于世的行为体现。

  孔子与关公一个被称为文圣人,一个被称为武圣人,一个立足于思想体系的建设,一个着眼于道德行为的实践。

  因此关公文化是知行合一的文化,关公文化是务实求真的文化,关公文化是道德践行的文化。

  关公不只是历史上的关羽关云长,关公是文化符号,精神符号。

  关公,实际是经过一千多年来,全社会成员共同神化、圣化、美化的结果,是人民共同意愿的现实反映。

  宋元明清以来,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哪怕敌对双方,全社会成员都接受和认同关公精神的普世价值,并将其升华为社会各界共同崇拜和效仿的精神偶像,以此来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关公由此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精神信仰的中心,万民争相效仿的最高道德偶像,并被朝廷敕封为“至神至圣”、“万世人极”。

  三、关公精神的核心

关公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转载)

  关公精神的核心只是一个字:义。

  《释名》云: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义”与“道”具有同样的高度和地位: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

  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孟子云:义,人之正路也。朱熹云:义者,理也。王阳明说:义即是良知。

  儒家四位圣人都把“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准则。

  关公是中华民族“义”的化身,义的代名词。

  一千八百年演变的过程:

  史书《三国志》:曹操赞其“事君不忘本,天下义士也。”傅干赞其“勇而有义。”

  史书将关公视为读《左氏春秋》的典范。《三国志》裴松之注两次称关公“好《左氏传》,讽诵略上口”,“读左传略皆上口。”

  春秋是儒家经典,微言大义。被称为“礼义之大宗”、春秋大义也是民族大义。

  《三国演义》关公被称为“义绝”,以人格事迹践行各种“义”: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土山约三事,夜读春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长沙战黄忠,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等等。将忠义、信义、仁义、侠义、勇义、节义、礼义、道义等,体现的淋漓尽致。

  关公之义外延极广,有春秋之大义代表着民族精神,桃园之结义代表着异姓兄弟感情,为人之忠义代表着民间社会的规则秩序,斩将之勇义代表着大刀精神战斗精神,秉烛之礼义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情操。

  上千年来,关公义的精神已被融入中华民族骨髓和血液中。

  四、关公文化对中国人的意义

  1、关公文化是中国人君子人格的标准样板。

  关公为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树立了典范,关公也是中国文化“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风范的标杆,其忠义精神、勇武气概,一直被效仿、被膜拜。

  2、关公文化是中国人英雄崇拜的完美化身。

  关公是史书上极少被称为“威震华夏”的名将,清代史学家赵翼称“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关公志存一统,忠义气节感染了历代的忠臣义士,成为爱国教育的主要输出口。关公是中华英雄的集合体,是英雄精神的文化符号。

  自宋以后,历代忠臣名将无不敬重效仿关公,以关公自励。如狄青、岳飞、文天祥、陆秀夫、于谦、胡宗宪、戚继光、史可法、阎应元、何腾蛟、郑成功、林则徐、刘永福、张自忠等。

  3、关公文化是中国人信仰体系的中坚信仰。

  关公被儒释道三教共尊,儒教称为武圣人,佛教称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道教称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关公崇拜的历史演变,见证了中国的宗教与民意融合的过程。关公崇拜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同时也承载人的道德追求。

  4、关公文化是中国人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

  桃园结义是中国人异姓兄弟交往的楷模。明代思想家李贽《关王告文》中说,关公形象能够“使君臣劝忠,朋友劝义”。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被称为“生死之交”的代表。桃园结义上承羊左之交,下启梁山之盟。在中国人的友谊、合作、结盟、交往中被视为最高准则。

  5、关公文化是中国人社会秩序的坚强守卫。

  自汉代以来,中国人就有春秋决狱的司法实践。关公的义代表着春秋之义,具有主持公道,决断是非的天然属性。为法治规范不到的地方提供了最后的屏障。对民间社会道德法治普及不到的地方,关公文化的“道义”规则成为所有中国人都需要遵守的礼、法原则。

  6、关公文化是中国人道德文化的偶像楷模。

  关公是社会各界共同礼拜,万民争相效仿的道德楷模和道德偶像。在中国社会中,祭祀、崇信、膜拜关公的活动,几乎进入了所有的社会活动及精神思想领域。关公成为中华民族义的化身,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明朝时期出现的世界地图册上,代表中华形象的就是关公。关公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如忠、义、诚、信、仁、礼等。

  7、关公文化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关公的忠义、气节和风骨,让后世人为之动容,顶礼膜拜,也让后人在忠义精神引领下,保持铮铮铁骨,保持民族气节。每当国家民族有需要,中国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会自发涌现许多移孝作忠、舍身取义的忠义之士挺身而出,忠义报国,捍卫民族尊严,彰显民族志气。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在以关公精神为引领,以春秋大义为指导下焕发着勃勃生机。

  五、关公文化的时代价值

  1、关公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忠诚、信义、仁德、勇武等精神,蕴涵着传统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对现代人的人格教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标杆示范作用。

  2、关公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海内外华人凝聚民族合力、体现民族精神、维护道义规矩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道德自律作用。

  3、关公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性展现。弘扬关公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美德,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还有助于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质,培养和塑造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人才。

  4、关公文化早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汉文化圈、华人文化圈影响极深。弘扬关公文化,将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普世作用,成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展露的响亮夺目的名片,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5、关公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公文化的精髓所在。讲信义、重承诺,光明磊落,正气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道德品格和为人质量,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对于扭转道德滑坡、诚信失范的不良社会风气,伸张社会正义,传导正能量,具有着现实的意义。

  6、关公文化所彰显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已经深深渗透进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精神信仰的中心。弘扬关公文化,可以以此来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为实现“德法并举”的新型法治时代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德治基础。

  7、关公文化是“春秋大义,志存一统”思想的最主要继承者,对于反独促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公文化的精神核心,实质就是中华文明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内在精神。弘扬关公文化,传播关公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全民的道德修养,实现共同发展进步,而且也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关公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转载)

标签: 公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