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必读诗文之二——《将进酒》赏析

语录库 69 0

  将进酒

  李白

中高考必读诗文之二——《将进酒》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高考必读诗文之二——《将进酒》赏析

  一、作者简介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武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大足元年,又号长安元年,即公元701年,卒于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又作素叶城、素叶水城,因其依傍素叶水,故得此名。其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八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其四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即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县)青莲乡(镇);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即赐金放还而去,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即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享年61岁。

  李白之死,历有三说:一是皮日休《李翰林诗》云:“醉致疾亡”,即喝酒引发疾病而死。二是《旧唐书》言之纯喝酒猝死。三是醉酒入江捉月溺死,凡此三说古已有之,流传甚广。其墓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其诗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其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注释

  1、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音qiāng,请。

  2、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4、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5、会须:应当。会,须,均有应当之意。

  6、岑夫子:指岑勋,岑,音cén。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7、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8、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9、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10、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在此用作动词,指的就是吃着像玉那样珍贵的食品。馔,音zhuàn,吃喝。玉,是比喻,像玉一般美好。吃着如玉般珍贵食品的最好生活。

  11、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12、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音zì,放纵,无拘无束。谑,音xuè,玩笑。

  13、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14、径须:干脆,只管。沽,音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15、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16、尔:你。销:同“消”。

  三、赏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中的短箫铙歌的曲调,其题目之意,即为“劝酒歌”。在乐府发展史上具有第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古今乐录》中,说: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九曰《将进酒》,……《将进酒》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而李白的这首《将进酒》,用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的话说,是李白“填之以申己意”。这也是李白的咏酒的诗中的代表作,也是流传古今的经典诗作。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概作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前后。当时,李白与好友岑勋客居于其颍阳好友元丹丘的宅中,三人常在嵩山余脉紫云山上饮宴。此事,有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可为佐证:“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而李白写这首《将进酒》时,正值他“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也就是说,是李白被“赐金放归”之后,仕途受挫,壮志难酬,借酒兴诗,予以酣畅淋漓地宣泄其满腹的不满与愤懑。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自开篇到“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写饮酒行乐,表现了诗人豪情壮志。

  此段,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本诗发篇的两组排比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组排比句恰似狂风暴雨,扑面而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写黄河之水,滔滔东去,势不可挡。因为在紫云山之上,北望可见黄河,所以诗人借黄河起兴。黄河因其所经地势落差极大,其滔滔黄水有如天降,一泻千里。而如此宏伟壮观的景象,绝非肉眼所能穷尽的。此句夸张,然而若诗人心中无一条奔泻千里的黄河,又怎能写下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之水一路咆哮,奔腾入海,一去不返。其与上句,一涨一消,形成了舒卷往复的咏叹,这是短促的单句所没有的。接着,诗人又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又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到衰老的过程浓缩成一“朝”一“暮”之间,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加的短暂,这与前两句把本来壮观的说得更壮观,是“逆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刻画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篇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这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由排比句开篇,颇具创造性,营造出非凡的气势。所以清代诗人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而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又使得诗句感情色彩大增,形成“大开”。

  第二层,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是一个逆转,由“悲”而“欢”、“乐”。 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好似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这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是否真的“得意”呢?没有,所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而已。想当初奉旨进京,诗人“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啊,因为在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宏伟的政治抱负。而今被“赐金还乡”,自己的政治理想化作了泡影,这又何来得意之说呢?然而,诗人并不就此消沉,而是乐观、自信地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因此,在这貌似消极的现象中,又透着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正是这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与自信,为未来而痛饮高歌。正是这种自信,所以钱财又算了什么?“千金散尽”自然还会再来。这是何等豪举,又是怎样的惊人的自信!因此,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诗人则描绘了一场盛筵:“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整头羊整头牛地宰烹,而且一饮就是“三百杯”,这是多么大的筵宴,又是多么痛快,多么豪壮啊!因此,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表示的还是豪迈气魄。感慨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怀才的不遇,在豪迈的气概中又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想法。

  第三层,即:“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从“人生得意须尽欢”开始,诗情渐趋狂放。而至此则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第二段:自“钟鼓馔玉不足贵”到“斗酒十千恣欢谑”,以歌抒怀,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不仅是酒后狂言,更是酒后真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飞黄腾达。说富贵“不足贵”,是其愤慨之辞。诗人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为什么不醒来?如果我们对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那么就不难理解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愿醒”了。它反映了诗人深深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这也正如诗人《行路难(二)》中所说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因此诗人只好以“长醉”来作为解脱了。表达了诗人对混浊的社会,达官显宦这些人的作为极为不满和反对。诗至此由狂放转为激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是诗人的愤慨之语。这两句是对“长醉”的解释,表现出对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愤闷之情。自古以来的圣贤至今都不为世人所知,只有饮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间传扬。因为圣贤枯槁于当年,寂寞后世,又有谁还记得他们,赞赏他们呢?诗人在说古人“寂寞”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以古人之酒,浇己之块垒。诗人虽愿“长醉”,然并未“长醉”。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诗人便举“陈王”曹植为例,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自古以来,饮者历历,而诗人偏偏以“陈王”为例,这与诗人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在诗人的心目中,唯有谢安之类的人物可引为榜样,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最多。这样写来便有了气派,也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形成一致。因为“陈王”曹植不仅有“才高八斗”的之美誉,而且在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诗人引之,既有同情之心,又有自况之意。有极大从政热情的,诗中这样说显然是备受压抑而进发出来的愤激语,它反映了诗人胸中长期积郁的苦闷。在似乎是颓唐的语句中包裹着热与愤。热是由于对实现,抱负始终不渝地有追求,愤是由于终究没有得到一展怀抱的机会。正是这样,诗人的情绪在这里由狂放转为愤激。诗人先提“古来圣贤”,又举壮志难酬的“陈王”曹植,一方面写诗人旷达乐观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满腹不平之气。所以,该诗全篇饱含忧愤与自信,且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于此也。

  第三段:从“主人为何言钱少”至结尾。此段与“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思想吻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诗人自我形象。前段刚显露出一点愤激的浪峰,而在这结尾段又回到饮酒上来了,而且酒兴更浓。诗情不仅再入狂放,而且狂放到了极点。“为何”,疑问句,即“何为”,为什么。主人为什么说钱少呢?这既照应了“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拿出家中的珍贵宝物——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去变换美酒,与君纵饮,以消“万古愁”。 所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仅是全篇主旨句,而且是全诗最妙之处。其妙,不仅在乎“呼儿”“与尔”等词,以显其口气之大,而且妙在诗人反宾作主的任诞情态。诗人只不过是应友招饮的客,而此刻,诗人在友人家中完全是一副高踞在上,颐指气使的模样——大呼小叫地要求主人快快呼儿去典当家中贵重的东西去沽酒来喝,几令人不知哪个是“主”哪个是“客”。若非快人快语,拘形迹的豪迈至交,则断不能此。这不仅使诗人旷达乐观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跃然纸上,而且充分表现了愁苦的深度。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其浪漫色彩极浓。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情犹未已,而诗将终,却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者即“愁”,怎么是“万古愁”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承上“古来圣贤皆寂寞”之句而来的, 因为古今圣贤都不遇于时,亦不为世人所知,这是一层;二是,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所以要借美酒消除这“万古愁”了。这犹“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凸显了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四、艺术特色: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它表达了诗人感叹人生易老,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矛盾中的内心悲凉,政治背抱负不得施展而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视权势如粪土,从而表现了诗人开朗自信、放达不羁、豪迈奔放的个性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向往自由的人格及蔑视权贵的狂放精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全诗以“劝”字为线,将一腔郁勃诗情尽兴吐出,感情大起大落,一波三折,忽张忽合,由悲转喜,再转狂放,由狂放而愤激,再由愤激转狂放,如滔滔江水,奔腾汹涌,一泻千里,气势雄伟宏壮,仰为观止。其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喜”、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狂”、“愤激”,“主人”以下写“狂放”。这由悲而喜,由喜而乐,由乐而狂,由狂而愤,千头万绪终结在一个“愁”字上。这“愁”字,凝聚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又对世俗、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这一切都一股脑地倾泻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总之,这首诗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愤慨而又极豪放,有气势又有曲折,感情变化极快,落差极大。

  2、夸张的写法

  从写作技巧上看,夸张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是本诗成功的最大诀窍。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浪漫的想象,巧妙地夸张彰显出诗人浪漫洒脱的气质,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 又如“千金”、“三百”、“十千”等夸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其豪情而不觉其空泛。

  3、长短句相间,行文奇偶相生,灵动多姿。开头用长句,然后三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句子长短相间,这种句式多变,奇偶相生,在表达感情灵动多姿方面的优势。“金樽”、“钟鼓馔玉”等语汇与口语,使诗篇华如锦云,畅如清泉。

  4、换韵比较频繁。其文换韵六次,分别为“uei/ue/ei/ing/ue/iou”。 如开头“来”、“回”,在古代是押韵的,古代属“灰”韵。“发”、“雪”、“月”同押一韵。“来”、“杯”押一韵。“停”、“听”、“醒”、“名”押一韵。“谑”,“酌”在古代也是押韵的。“裘”,“愁”押韵。这韵是诗人情绪变化的分界点,本文六韵自然读时可换六次情绪。在频繁押韵中,平仄韵又是互换着押,这也是古诗一大特点。“平仄”,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即阴平与阳平。“仄声”,指现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但古代还有“入”声。北京音没入声,南方有入声。古代将“入”声都归到平、上、去声里。如“学”现读平声,古读入声。“月”,今读四声,古代读入声。再如“停”、“听”、“醒”、“名”都是平声;“发”、“雪”、“月”是入声。“谑”、“酌”是入声。“裘”、“愁”是平声。

  总之,此诗犹如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情绪急促,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生活态度。在艺术上也很有代表性。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而其多种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使整首诗色彩缤纷,感情充沛,纯以气象见胜。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李白的巅峰之作。

  五、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标签: 句子赏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