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完了project, 偷得浮生半日闲,跑到图书馆泡杂志,捡到这本书,作者是詹德隆,曾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写英文东东,然后作专栏作家。这老头文笔一般,谁让他是香港人呢,原谅他。但是他的知识面很广,而且多个方面还略有见解,属于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的那种,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知道的都是那种我用于搞笑的东东,啦啦这就非常有趣啦,所以希望是正确的浪费了两个小时仔细的通读了这本普及文化的小书。
’中通外直’语出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估计中国人都知道,那些学生时代反复诵读的古文之一。记得有一次在网上有人胡扯到了向隅而泣辗转反侧唯思自尽啥的啥的,我当时实在不记得出处了就说啊《出师表》这个我熟啊,我不求闻达与诸侯。然后很自然的被耻笑了,人曰此乃《促织》。事实上,后来我google了,这家伙是吓唬人的,他也不记得了。
向隅而泣语出《刘向说苑》: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孝子不敢以其物荐进。辗转反侧语出《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只有唯思自尽是出自于《促织》。
所以说,生活教育了我,套用小学作文结尾的模式:这件小事却让我震动和思考,我们认为记住的理解的东西是否真的如想象的那么完整,或者它们都只是不经推敲的碎片。从这件小事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去google... 嗯哪,有点离题。
关于《中通外直》我注重的并不是文字质量,而是那些引用句,小故事和各种常识,当然,因为我对那些常识很陌生,而常识往往是最需要学的。实际上活在当下我读书已经很少看那些论点,故事,思想或所有称之为灵魂的东西,嗯就算骨架我也不在意好坏,我看人大部分也只是细节上的喜欢不喜欢,比如他的手很温暖,她的头发干枯这样的东西。比如北村,我仔细的像读语文书一样的读他只是因为他的文字很推敲,而将这些汉字的排列组合抄下来它们就是我的。再比如说王小波,他的文字中形容词并不泛滥,他多用定语从句,而打比方是很难的,因为要触类旁通。我甚崇拜他用几个状似疏离的句子表达出我们只能通过无数复杂的形容词和郁闷的副词才能肤浅的说清楚的东东(比如此句),所以抄王小波多抄比喻句,当然他最让我欣赏的不只是他的文字。
下面开始狂抄此书(这才是我想干的)
Discuss: Spain’s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is in the realm of culture, not civilization. 有人就有文化,give and take就能交流,但是文明却是ascent of man。(嗯哪,学西班牙语完全是为了看百年孤独原文和狂喜欢的almodovar,可惜现在抄了几页的cien años de soledad就无法忍受的头痛,同房老大还把one hundred years of solutude仍在地上践踏。----嘿嘿中西英文的我竟然都看过了,小显一下,太好玩了。西班牙于我本没啥吸引力,我喜欢拉美多一点,只是,上完了今天最后一堂课,心里却挺吃惊的。以后没人跟我侃flamenco和vino,Don Quijote还是没看,动词变位还是一塌糊涂,却上完了大学所有的西班牙文课,以后还有机会学吗?又开始郁闷了。)
Humour/Democracy/Science/Privacy的中文翻译:幽默/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私隐 (五四时期的文字翻译感觉很好啊,胡适之们真是牛,这些概念都是中文系统中不存在的,引用之后到发扬光大了,其中尤其是音译的幽默和私隐,完全理解了东方文字形体上的美感和字义上的组合效果,比如幽默分开都表沉默,而真正的humour绝对不会让人哈哈大笑,这个翻译者绝对深刻的理解中文和英文,才能找到这种在音意都很有味道的搭配。牛!!!!)
累了,就到这里,有时间会继续的。。。一休牵着小叶子的手,慢慢的走掉啦
标签: 打比方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