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优雅 ----在唐诗上旅行(六十则)

语录库 95 0

  唐诗里的优雅

     -------在唐诗上旅行(六十则)

    王语邻

  本稿准备写三百则左右,算是向唐诗三百致意。原由是幼年时代就播下的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我始终相信,精神足够强大的人,是不依赖诗歌生存的,但诗歌毕竟给了这个粗陋人间一丝温情的感念。中国人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这是我坚信的。

  于重庆

    01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语邻感思:观堂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太白纯以气象胜。当然他指的是李白的词,其实李白的诗同样是肆意洒脱,气象万千,如银河散落人间,清辉一片;如黄河东流,滚滚激荡;如春日新绿,扑入眼帘。但李白在浪漫之外也有感伤情怀的闪现,君不见:“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慨叹不逊于陈子昂的“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月下独酌》来看,我最喜欢“花间一壶酒”一句,月下清凉无边,周遭鲜花扑鼻,心神宁远,境界全出。那外在的孤独依旧抵挡不住“举杯邀明月”的内心浪漫,有时,浪漫无关于情爱,只是属于一个人的浪漫,是人与自然的交融神会之际的美感的绽放。

    02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语邻感思:神笔本非人间物,文章从来憎命达。李白少年时代就曾高歌: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侠客行》)。在其短暂的得志之时,更是放荡不羁,要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给他拾鞋,其天纵的狂傲千古一人而已。但人生路短,岁月苦长。一代诗仙本非人间臣子,不得志是必然的。黄河东流让无数读书人慨叹,孔子就慨叹过,逝者如斯夫。其实,黄河本就无情,正如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聪慧如太白,自然明了人间的变幻与岁月的无情,于是他以诗仙名世,以酒仙近人。悠悠万世,清酒一樽,何等洒脱,何等动人。

    03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语邻感思:我在《高傲的隐士》里说过,终南山在中国传统中是一座真正的神仙山,探古寻幽的修行者,文采飞扬的墨客骚人都曾在终南山寻访过那些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在李白的人生哲学里,更多不是追寻严谨的文人大道,他的一生体现了道家的追寻自我心灵快乐的精神。或许是蜀山的仙气让李白在内心深处对优游人间充满着更多的眷恋,无论是他欢歌纵酒,还是他的侠义情怀,都是表面的,李白是个内心特别悲观的,这种悲观不是对现实遭际的悲叹,而是出于对人生短暂的依依不舍,是对“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认知。惟其悲观得彻底,方能快活得长久。李白不是没有心机的人,但他却十分厌恶心机对人性的扭曲,所以在寄情山水,托怀杜康中寻求一种人生的“陶然共忘机”;在松风送清爽中,仰望月郎星稀的自然之美。道发自然,人同样是自然的,不过被现世功利败坏了。写这诗的时候,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为官而情在山水,这官自然做不长久,但正因其不长久,成就了伟大诗人李白,而非官场中的昙花闪现的良臣名将。名将良相世代有出,但诗仙却是千古一人。

    04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邻感思:诗仙的艺术追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首白发老人与黄发小童都能平淡娓娓道来的千古绝唱,意境并不幽深,但却悠远动人,游子在外不仅会感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临别时节与亲人的依依不舍;更会被异乡的一草一木牵引乡情。千年已过,如今社会的变迁速度加快,游子比之太白所在的时代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明月还是那个明月,却早已经换了人间。漂泊在外的游子为了外面的精彩世界而栖息在外,如寒冷冬天的鸦雀,冷暖心自知,但那如清霜一样的明月总会唤醒人们的故土情怀。在举头与低首之间,乡情故意表达得无限清晰。正如当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里轻声低述的: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漂泊在外的我们是否能抽点空闲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呢。不要再说工作太忙,不要再说现代通讯先进,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乡情,亲情就是在我们的理由中被忽略掉的,最后,真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内心会添加更多的遗憾。

    0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语邻感思:流光漫飞舞,人世凋谢频。往昔无情,只能被人怀念,却从来就如同天上来的黄河水滚滚东流不回头。而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故旷达如太白依然心中多烦忧。长风万里在胸怀,湖海可以洗红尘,遥望当年风流已随雨打风吹去。“欲上青天揽明月”更显得诗仙的自由意境,他如同一只在蓝天碧海自由洒脱的海鸥,虽然世间暴风雨总是扑面而来,但依旧抵挡不住他那壮思飞翔的精神力量。愁绪本就有,抽刀了却不了古今愁。罢了,与其哀叹生涯的不如意,不如学学古人寄意江湖寻得真自由。法国思想家卢梭街巷知闻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对人而言,自由是一道光亮,照亮了人性的怯弱与专制的后花园,让人在生命的花园诗意的游荡。自由又是一块橡皮泥,作为一个自由的人你可以按照自我的意思将自己的生命的泥团揉捏成各种形象,一块浪漫的泥团是我们的生之尊严所在。

    06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语邻感思:读这首诗最先让我想到的是王维,也只有王维能写出与太白接近的气场,在《鸟鸣涧》中也有高雅清净之绝代风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但以胸襟之豪迈,思发悠远之壮思,王维依然逊色一些。君不见:江城如画幕,人在画中行。秋色近晚,登高遥望,两条清溪如明镜回光,而明净天空下的却朦胧显现两道彩虹,那不过是暮色中的小桥。后人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境界,好虽好,但却敌不过“城如画,水如镜,桥如虹”的实在与形象。一句“秋色老梧桐”道出登高之人的疲累心绪,隔离古今的光阴却在诗句里传续着千年以来的诗者的情怀,太白在秋望中遥想谢朓和自己相似的经历,难免临风起古意,发幽思。千年又已经过去了,如同当年太白怀想谢公的情绪,人在落魄与失意之际时,总会想起一些与自己同样满腔热血,一身肝胆却无处施展的前代先贤,这就是传统中国的文人精神。太白虽为诗中仙,难忘人间情。

    0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语邻感思:太白与孟浩然之间交往正如同弘一大师所谓的: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而太白与杜甫的交往亦然,虽然平生相随不多,但朋友之间最大的友爱正在于天涯远隔却挡不住互相挂念。人生得一知己足已了,但太白以其天真率性却友朋满天下,但最让他敬佩与怀想的却是孟浩然与杜甫。前者正如东坡所谓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不计较名缰利锁,却自寻淡泊高洁;后者却沉郁厚重,虽经历坎坷人生路,却心怀天下,直接抖露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暗淡社会现实;这些高尚的朋友无不让太白敬佩。他曾在《赠孟浩然》里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蜀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露无遗,爱就是爱,朋友就是朋友。真正的君子朋友其品行如同高山惟有仰望而已。同样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对太白也充满了赞许:“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08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语邻感思: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锋刃被藏久了,自然会想激荡风云;千里马长期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悠闲之中,难免嘶鸣渴望驰骋疆场的快乐。太白虽热爱仙风道骨的飘逸生涯,但却始终做不到“大道行则横行天下,道不行则蓬头而隐”。他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任性率真的一面袒露无疑,更是让千古文人骚客拍案而歌。(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人生就是由一段段路途所组成,这路既有世间难行之路,正如太白在《蜀道难》里慨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本为酒中仙,奈何落凡间。美酒珍馐当眼前,却拔剑轻抚弄,生平多少理想与梦想都抛却在难行之路上。但正如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即使世间路险峻,却依旧抵挡不住对未来的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是虽经历不得志之后的雄心依旧在,也是对与自己一样才华横溢却命运暂时不济的朋友们的安慰。从某种意义上,太白使我感动正在于此,他与很多同时代人一样经历着多难的命运,但他即使这样依然保持一颗乐观旷达的心绪,这是最让人敬佩之处。

    09

    长相思 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语邻感思:思念分男女,其情各不同。美人空余恨,男子长太息。读太白《长相思 其一》有感而发,谬作上面句子。太白在《怨情》里也写过闺妇之思念:“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乐观快乐如太白亦有心细如发的时节。但看这首相思之句虽有一灯如豆的孤独,又有仰月长叹之愁绪,更有美人如花却隔离云端的深情。但美人是美人,却更是太白心中理想与梦幻。空有肝胆如镜,但恨蹉跎岁月。漫步云端是太白的人生轨迹,如流星一样的光芒万丈是他的生命色彩。于是一段本是人间烟火的思念,让他写得奇旷高远,正如人所谓,读之让人好象要飞起来。君不见: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一语将思念带入万古洪荒,光阴飘索的哲学境界。

    10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语邻感思:孟浩然诗才自是一流人物,但叹息当世却有李杜之光芒万丈,终究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历史困境。但太白与杜甫对他都是颇多赞誉。李白曾言: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就是对他的礼赞,试想诗仙都视之为高山流水的风流,自然是不同凡响;诗圣也赞美道: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谓礼遇颇高了。本诗里: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写意非常,真正将中国山水画的神采与中国文学的细腻之美融合一体,读之香气四溢,思之若在眼前。披头散发在傍晚时节纳凉,周遭一派静好,人闲卧在田园中,无限惬意,怎一个舒爽了得。这让我想到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晒太阳的故事。一天,第欧根尼正沐浴在阳光抚摩的惬意之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怀着崇拜的心情问道:“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第欧根尼淡然道:“请别挡住我的阳光。”背景不同,但闲散快活的心境却是相同的。

    1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语邻感思:人生漂泊如舟,何处是港湾;诗人不过是以写作为心灵的停车站,以妙手书写这个悲欣交集的人间。傍晚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分外浓郁,旅行了一天船也累了,但人的情绪却翻滚激烈起来。但幸好江月怡人,给在沙洲边停泊的旅人一丝亲近感,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江中之月依然是故乡的月亮,照亮过离家的路,也会相伴游子神游故土。孟诗里本诗绝对称是上品,虽然比不上他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广为知闻,但我个人更喜欢这首诗,尤其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得幽意高远,不落俗套,以静之景取动之情,天长水阔。惟有杜工部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以动写情可以与之比彰。一静一动,都是情怀。

    1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邻感思:这是千古名句自不待言,在简洁中透着忧伤,在闲散中漫思着人生。让我想到了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词有意更加雕刻了意境,但不如本诗简洁明快。又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虽然写的是不同时节,在气象上““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当然胜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闲语,前者有一股易水潇潇的沉郁,而夜晚偶然听风雨,晨曦疑惑花落几何更多了一份如邻居般的亲切。

    13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语邻感思:李太白在《把酒问月》中慨叹人世易过,光阴逆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在望月之际发着千古幽思。苏东坡在《和子由渑池怀旧》里也说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本诗也同样以简洁风格写人事代谢与日月匆匆,往者已逝,来者未可见。江山多胜景,惹得诗人与朋友一起登高怀古,追慕先贤的遗风旧痕,这与今天人们热衷到处留影旅游大不相同。现代生活的繁华如水,并不能平静人们的心绪,于是旅游变成了一种试图安顿自我灵魂的方式,可人们或忙碌于工作,或汲汲于物质,在走马观花的游荡中失去了审美的情怀。又怎会为一块旧碑而感伤落泪呢。所谓诗,本质上寻求人生的审美历程,是人在山水之间,在美好的文字之间的旅行的过程。山水有真意,堪以寄此生。人静如菊,清风送香。登临远山,清欢静好。

    14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语邻感思: 杜甫在《旅夜抒怀》里写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与本诗里“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人一孤独,一草一木,一舟一水无不显得空寂静渺。同样是写景,太白在被贬途中突闻大赦,心态悦欢之际写下了灵动飞翔的句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早发白帝城)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怀念旧友的作品,人生如寄,人生如旅,这短短的几十年挟持着我们的青春年华匆匆而去。同样人一生会有很多种朋友,一些人陪你欢乐,一些人陪你醉酒,但真正愿意并能够理解你内心孤独与寂寞的人其实难求一人。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真正的文人都自由思想家,孤独与其说是世间的白眼误会,不如说是写作者的千古不变的命运。作家杜拉斯曾经说过:“离开写作时的那种孤独,作品就不会诞生,或者支离破碎,毫无生气,不知如何发展下去。写书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始终要有所分离,这就是一种孤独,是作者的孤独,是作品的孤独。这种身体感受到的孤独变成了作品不可侵犯的孤独。”(杜拉斯 《写作》)

    15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邻感思:本诗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诗,风格清淡,心态散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同样写田园风情,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能够很自然的融为一体,孟浩然对陶渊明也是推崇有嘉,在他的《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其实,孟浩然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也算是咎由自取。让他给唐玄宗献诗,他却选了一首归隐的诗篇《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自诩为明主的玄宗皇帝十分生气,下旨不能让他作官。但不做官就不做官吧,在乡村野迹中,诗人却也有别开生面的欢乐。虽无丝竹之悦耳,却有绿水清山,美酒菊花。人生一世,难得的是心态从容,隐逸散落江湖未必是坏事,登临庙堂也未必就能成就千秋功名。君不见:滚滚长江东流水,淘尽多少英雄。

    16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语邻感思:王维因钟爱佛教义理,又因其在诗歌上的杰出成就被人称美为诗佛。东坡对他的评价颇高,赞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王维的诗作里我最喜欢本诗,空山新雨,秋意清凉,明月清辉洗净了整个世界,那溪水在石头上舒缓流过。王维真可说是以画家的眼光来写诗,点滴笔墨就将一幅中国山水送入眼帘。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声写静,惟有清净了然,才能听到远处洗衣少女归来的欢快声响,也因明月的清亮,才能连细小的莲花被渔舟带动才能清晰可见。本诗在静谧中有生气,在画面里有思绪,但求长留如此秋色中,沉醉不复醒而已。

    17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语邻感思: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文化比照西方文学更多了一份对人生理想生活的真知,中国人没有犹太宗教的狂热,也不完全迷信科学主义对人生问题的解决,中国人追寻一种道,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而求得心灵的安稳。在本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田园牧歌的温情,幽雅淡致的情怀。同样,在本诗里你会发现国人其实在内心里面依然有一种对乡间生活的审美性的热爱,不独古人有,当今虽然城市化速度加快,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了方便,但却没有寻求到宁静。君不见:香味浮动农家乐,不尽游人已忘返。如果说西方的精神是开拓与奋斗,那么中国的精神是平和宁静;西方从内心欲望走向外在冒险,中国从内心建立功业最终走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夕阳无限好,牛羊倦归途,乡间景象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为什么乡间的故事总让人多了一份朴实的感动?多年前我在阅读当代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内心也是这种感受,乡间不是没有苦难与悲哀,但却更多了一点人情味。而这美好的品质,正在日渐流失。

    18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语邻感思:本诗提出来读,最让人心情舒畅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确有一种佛家的万般过眼,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水流尽头,以世俗眼光看待,早已是无路可走,无流可溯。但心境下来,就闻到了生命的香气,抬眼望处,白云翻飞,人在大地上行走,却偶然依然需要望望天高云淡的旷迈。本诗让人很轻易就想起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中对中国隐士传统有着独特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隐者不一定属于在红尘中失意的人,反倒更多是文人学者与天生爱好飘逸自在生涯的人。正如作本诗时候,王维官至尚书右丞,算得是大官了。但好朋友们的坎坷人生路和仕途的险峻让他逐渐看破了万般空象,逐渐追寻内心本真,所以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喜欢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等句子,其实王维心中依然有一块镜子,虽试图忘怀,但终究无法拔离人间。佛家有个故事很让人深思:

    《镜子》

    两高僧在进行辩论

    第一个高僧说道:“我心中有一面镜子,每天都不断的擦拭,使它明亮照人,足以鉴我。”

    第二个高僧只说了一句:“我心中没有镜子,何用擦拭!”

    第一个高僧听毕自愧不如。

    想要遗忘就好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每天不断的擦拭,它只会越来越清晰。

    只能当心中空无一物时,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19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语邻感思:唐诗里六言绝句很少,但本诗却如春花淡开,意境清新。桃花红,柳叶绿,夜雨后,花满地,黄莺啼。生气蓬勃,内心欢喜,给人带来一份宁静的希望。同样写春天景致,太白却写了思妇的幽怨,别有风情: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李白)杜工部却以大地情怀,国家社稷为感念,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怀。但本诗却以画写情,不带半点情感,却将诗人的散淡快乐的心境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如果说李杜写春天带有强烈的个人思考在里面,那么本诗则更多是一种春天本身给人带来的自然喜悦,不能纯粹以关照社会性为诗歌的标准,虽然古人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但万物本就无情,是人间有痴心而已。

    佛家故事《风动与心动》里面说:

    老和尚问小和尚:“风吹旗飘,你说是风动呢还是旗在动? ”

    小和尚回答道:“是风在动。”

    老和尚摇摇头,小和尚又说:“那么是旗在动。”

    老和尚又摇摇头说:“是你的心在动。”

    很多时候,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在世间苦短,不如在执着之外多一分超脱,弘一大师在《清凉》词里写道: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20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语邻感思:本诗最是清幽,人闲夜静,鸟飞月下,山泉轻鸣。有人说诗歌是想象的艺术,以语言之静却写出了如电影画面的感觉。但在美好的文字以外,诗人却显示了一股禅意。空山之夜,夜游之人,是真实还是梦幻诗人也分不清楚了,幸好被月色惊起的山鸟让佛心慧智的王维回到了人间烟火中。所谓:人间烟火,南山仙风。同样是写月色美景,西方诗人博尔赫斯却赋予月色下的心情一丝孤独与悠长的感受:

    月 亮

    —— 给玛丽亚•儿玉

    那片黄金中有如许的孤独。

    众多的夜晚,那月亮不是先人亚当

    望见的月亮。在漫长的岁月里

    守夜的人们已用古老的悲哀

    将她填满。看她,她是你的明镜。

    博尔赫斯的作品体现着一股历史意味,月亮是明镜,照亮着你我的前世今生,看着月色漫天,难免让人心生思幽千古的愁绪。但王维却以佛家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无,何处惹尘埃。”人闲山空,静谧清欢。人生长如此,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其实,我在诗里更读出了点诗人对现世安稳就已经足够的飘逸之气。这一片美好的景致其实天长地久,是人们欲望的无法满足,才忽略了这如诗如画,如梦如花的美景。快乐很简单,来自于你内心对生命感悟的耐心体会。人一静下来,香气溢心怀。

    21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语邻感思:白居易曾经有段佳话,话说他初到长安,还没有名气,一次去拜访著名诗人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当时这位大诗人不过十六岁而已。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就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他不仅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墙外也千古飘香。他的诗在日本的影响最大,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颠峰人物。就本诗来看,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京城暮春时节,车来车往。人们争相上街买花。花以花枝的多少论贵贱。一百朵鲜艳的红花价值二十五匹锦绸。京都的富贵人家都以弄花为高雅风俗,皆乐此不疲。一位乡间老农偶然来到买花之地。目睹种种,不禁低头叹息。一丛颜色鲜艳的花,价值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所出的赋税额。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一束鲜花正面是浪漫,背面却是农人的辛酸眼泪。在这里我想谬作几句赞之:

    他是一片云,原在塞上飞;

    他是一壶酒,也曾杯中醉;

    他是一叶剑,刺穿风流罪。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语邻感思:读本诗最让我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飞雪漫天,千山行遍,人痕已无,更何谈鸟雀。惟有孤舟一叶,老翁一人,渔杆一根。无限孤独静落,无限空旷凄绝。或是“一衰烟雨任平生”,或是散落江湖人自流。比照《江雪》之意味,同是雪花纷飞时,惬意孤绝不相似。本诗有美酒飘香,红泥火炉,虽有天将大雪,毕竟给人一份温情和热力。本诗直言友情,但却以酒,以火,以饮来写朋友之间的友爱。其实,真正的朋友就是春日的新绿让你满心欢喜,又如夏天的阳光让你灿烂,也如秋天的落叶与你一同走过人生的坎坷,还象冬雪里的一壶老酒温暖你心。酒中自有真乾坤。君子之交固然以其淡如水为根本,但却以浓如老酒的醉酒狂歌为人色怀念感乐趣。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杯中尽欢,人生几何。

    23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语邻感思:公元七八七年早春,十六岁的白居易赴长安应考写就这首传流千古的文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示了诗人顽强奋斗的精神境界,草木随冬而凋落,人生遇坎坷而落寞,但正如草之火烧不尽,遇春而复活的生命周期一样,坚定的人总有一种如苏东坡所谓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 苏轼 )

    与本诗相映生辉是千年之后弘一大师的《骊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诗经•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写的都是离别情绪,同样在本诗里白居易在写野草生命力之外,同样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离情别意。正如人所谓:“四千余年古国古”,送别几多别离人。人的一生漂泊其实是种宿命,有人在精神上漂泊,有人在大地上流浪。作为真正的文人,生来都是渴望自由的人,总向往在远山之外寻求一个新世界,一路漂泊一路风尘,一路欢欣一路忧伤。索尔仁尼琴说,有一种人生来就是逃跑主义者,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职业,这是知识分子的命运。从现世逃跑,从旧体制逃跑,从生向死逃亡,所谓向死而生活。其实,自由也不过是人生通往彼岸的一座桥梁,东坡说的,吾心安处是吾乡。写作本身不过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精神上家园,停放心灵的停车站,但生命不死,思考不停止,所以,人一写作,不是更清楚,而是更丰富,一种寂寞的丰富。正如杜拉斯所说,写作是面对孤独生命而已。

    24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语邻感思:本诗不以文采取胜,但以仁心流传。一天夜里,我偶然间与英国风景画大师特纳的名画《海上渔夫》遭遇,让我深为震撼。整幅画面色调黑沉,渔舟在海潮中摇摆如风中枫叶,而那船上的渔夫们在茫茫海上正如同蚂蚁们在无垠大地上那么单薄脆弱。在人面前,鸟十分弱小,在大海的波涛上,人也特别渺小。仁慈就是对人之悲,对万事生灵的珍视。当你在飞机上俯瞰世间,人和蚂蚁是一样的。悲是为了爱,爱才生发悲。

    25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语邻感思:本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朝廷党争激烈,诗人百感交错,自求外放。本诗虽写夕阳下的江景变幻:残阳漂浮于水上,一半深碧,一半火红。让人爱怜的是凉露下的初月之夜,滴滴清露如珍珠,一夕新月如弯弓。以景色之美写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多年后,六十七岁的白居易在洛阳深情回忆起在杭州和苏州任刺史的日子,江南胜景依然停泊在他的心头,写就名篇《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6

    宫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语邻感思:本诗又名《后宫词》,君王之爱如春风,虽让宫女感受到了欢娱,但毕竟短暂如春梦一场。只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过: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宫女有悲戚,只为不能悟于繁华往昔的偶然性。青春永恒不再,红颜总会凋零,韶华易逝如水。其实,现代男女之情不也一样吗,快感如海,厌倦如刀,人们很快地爱恋,但同样迅速地选择遗忘。

    与本诗相比彰的是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写的是白头宫女在寂寞里回望过往的深宫繁华,对照今日衰颓唐,概括了唐朝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来的社会激变。我谬作几句:

    莫道西风空悲凉,也曾醉卧美人乡。

    不尽人间繁华梦,化作春江水汪汪。

    若论写深夜温情与悲凉,我很喜欢张国荣的歌曲《夜半歌声》:只有在夜深,你和我才能,敞开灵魂,去释放天真,把温柔的吻,在夜半时分,化成歌声,偎依你心门,我祈求星辰、月儿来作证,用尽一生,也愿意去等,总会有一天,把心愿完成,带着你飞奔找永恒。

    27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邻感思:我还记得念大学的时候,每次即将离开家的时候,母亲总会偷偷塞给我两百块钱,当时年少轻狂,心中还十分高兴,现在想来母亲自己一生节俭,但对我却无比慷慨,这就是满天下都一样的伟大母爱了。母亲有时候出差,中午就吃一碗一块钱的凉粉,还说自己特别喜欢,不喜欢吃肉,当时年少居然信以为真,现在想来,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了,我们作为子女的都是无从回报的。我在重庆念大学,父母在几百公里外的四川,每次重庆天气变热或者下雨刮风的日子里,母亲总会打电话让我注意增减衣服,当时不厌其烦,现在想来,一座陌生的城市里,独在异乡的少年却被父母时刻牵挂着。一座陌生的城市,本与母亲毫不相关,可因为儿子在那里求学,她却时刻关心着这座城市的春暖冬雪。这就是我对本诗的解读,也是对母爱的理解。我的母亲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满天下的母亲对子女的恩情都是难以回报万一的。已在天堂歌唱的陈百强有《念亲恩》: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亲恩应该报,应该惜取孝道,惟独我离别,无法慰亲旁,轻弹曲韵梦中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28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语邻感思:本诗依然是写隐士,为官滁洲刺史的韦应物在一个寒冷的日子想到自己在山里隐居的朋友,于是为朋友的清苦而感念,便想带一些酒菜前去看望,但空山茫茫,朋友的脚迹却难以寻觅。其实,隐士是不寂寞的,正如庄子所谓:“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真正的隐士与天地万物都是朋友,面对生死,从容以之。平静乐生,微笑面死。风雨如晦,夜深如墨,都能让隐士在其中感受到自然变幻之美妙。所以,真正处于寂寞的反倒是诗人本身了。紫陌红尘,万般风流,终究会泛起孤独凉意。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叙述了他在1980年代末在中国寻找隐士的过程,在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用西方人特有的幽默语调写道: 在一座修复了的大殿里,史蒂芬和我加入到其他游客的队伍中:上香,许愿,抽签。签是竹子做的,上面写着数字。我抽到了“2”,于是走向附近的一个窗口。在那里,我为我的命运付了五分钱。签文是这样的:“那些隐藏着的人,终有一天会大放异彩。”(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

    29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语邻感思:太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传统中国有人生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按照中国以重要性放在靠前位置的传统,可见朋友之间的友爱超越了个人的闺房之乐与功名霸业。当然最重要的当时是民生疾苦,一枝一叶总是牵动传统文人情怀的。本诗写的是诗人在与老朋友分别十年之后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欢乐相逢的心绪。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的聚散悲喜往往都是偶然的,浮云十年,流光一瞬。人生百年,惊鸿一瞥。人们今朝之醉酒高歌,不过是因为大家心底都知道相逢是首歌,纵有千般情怀,万种留念,终究也得走向各自的人生道路。想想大学毕业五年了,一般朋友漂流天涯,虽然现代技术发达,天涯不过咫尺,随时也可电联,但那种青春的记忆,那时在歌乐山上醉酒高谈的日子呢,也正如浮云一样,来得轻盈,走得悄悄。怀念朋友,不过是怀念自己散落在光阴丛中的青春。多年以后,朋友再次相见的时候,很可能已经相见已无言,人们回望的只有过往的时光了。而那逝去的,往往不仅仅是岁月,更是我们曾经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

    3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语邻感思:青草伴河,黄鹂鸣树,春潮带雨,野渡空寂,孤舟轻摇。初看山水画卷,为诗闲落时刻的笔调;再看独怜一词不过是夫子自道,怜草也叹自己。当时政治日渐昏了。古人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本诗其实道出了诗人内心对唐朝政治前景的忧虑和无奈,但又进退两难,可以说这是中国大多数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一面欲图革新弊政,流传千古功业声名;但另一方面,仕途的险峻与当政者的争权夺利却让他们灰心失望。我又想到有所不同的另外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坚持自我的故事,他《在法庭上申辩》道:“我就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牛虻,随时随地紧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责备你们。朋友们,我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我劝你们听我的话,让我活着。很可能你们很恼火,就像一个人正在打盹,被人叫醒了一样,宁愿听安虞铎的话,把这只牛虻踩死。”他最终死掉了,他本可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离监狱,但他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而死亡,他为正义而死,但却为西方法治注入进了程序性尊严的生命力,他是经过当时的法律被雅典公民们判决处死的,他从容的喝下了毒芹汁。

    另一个故事是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又有《箜篌谣》,不详所起,大略言结交当有终始,与此异也。”)讲的是位急于渡河,但无舟可渡的老翁堕河而死的故事。之所以把这个故事也提出来,觉得特别耐人寻味,本诗里是舟有无人;老翁堕河而亡却是人欲往而舟不在。这让我想到了清末民初时代一些往事,当时革命与改良之争斗,百日维新,暗淡收场,康梁逃难,嗣同喋血,千古功过难评论,却让人慨叹良多。时代就是舟,英雄与时代关系很难道得清楚。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总需要知道,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魂魄,值得我们心生敬意。

    很多时候,政治生活充满着戏剧性,只要我们活得够长,总能发现一些值得记忆与警思的事情。

    31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语邻感思:本诗读来浅白,最妙当属“空山松子落”,有一些“人闲桂花落”的味道,但写意却不同,松子落是一片友爱之相思;桂花落是一片闲散的清欢。在《诗经》里有: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讲得是情人之间的相思。而在汉诗《饮马长城窟行》里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写的也是朋友之间的长相思之情。本诗以松子落的清净幽好,而怀念起远方的朋友此刻也应该秋夜漫步。写朋友之友爱如秋凉之景色,朋友的深情既无离别之苦恼,却有深深之感念。而此刻诗人的朋友丘员外正在隐居山林修道,作为了解朋友的诗人当然知道朋友必然也会眷念这秋高气爽,好风如水流淌,一片清凉;好月如花轻放,香上心头。

    32

    感遇 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语邻感思:生命的过程如同兰草春天繁茂,桂花秋日皎洁。而富有隐逸情怀的人,面对这一切美好的时刻,自然欣喜万分。又如唐诗《春山夜月》里写道: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同样写的是面对自然美景的乐不思返,景色虽不同,情怀却一般无二。本诗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最佳,道出了人生的哲理。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因为别人的欣赏与否而增添或者减少半点色彩。

    一个人应该既有与弱者同悲苦的人间情怀,又有一些隐逸超脱的精神。人间情怀让艺术家有尊严,超脱精神让艺术家获得心灵深处的自由,而这自由本身就意味着超越现世生活的平凡与琐碎,向善而生,向美而生,向真而生。自由不意味着逃脱生老病死,自由更本质的东西是面对荒谬时刻的一份坚守自我的精神底线。是的,我们生处在一个娱乐为王的时代,一切都被娱乐化了,但即使这样,你可以冷冷的看待这一切,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光芒来抵抗这些庸俗与荒谬。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我提起笔如同一位老兵扛起一把征战多年的枪,而我的战争是反抗这个世界的庸俗潮流,一种把人不当人的潮流。虽然我充满着孤独,但却无比欢快,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那么一些人和我一样,在试图改变点什么,我们没有失魂落魄。虽然我们只剩下一只笔,但它依然能动摇整个世界的荒谬。

    这让我想到西方影响巨大的荷兰画家凡高,他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无比热爱生活,但屡屡遭遇挫折;他生性十分善良,非常同情不幸者,想的是“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曾和矿工们吃过难咽的饭食;他富有牺牲精神,在矿坑爆炸时,冒死救出重伤的矿工。正如后人赞美道“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在他的《盛开的桃花》画作里他题诗道:“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33

    感遇 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语邻感思:世间人只知功名利碌羡煞人,却难知丹橘经冬犹绿林。本诗显示了诗人高洁的世界观,桃李虽好,宁为丹橘。春暖花开,草木秋冬多凋零,惟有这一丹橘树,冬日依然为人间奉献这绿色美景。

    其实在诗歌之外,我想到罗素的那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世间的路断然不尽相同,世间的人又怎会个个如桃花盛开一样温顺。苍茫大地间的一只千里独行的狼,总比温顺的狗要来得自由自在。狗自有自的快乐,狼也自有狼的艰辛。但人生在世间,惟有自由方是最可贵的,达济天下切切莫忘心怀淡泊,散落江湖也未必没有高洁情怀。诗人最终将自己受到排挤打压的坎坷归结为命运使然。可我并不这么看。很多时候,命运不过是一种借口,一个逃避的理由。你不去争取,怎么就知道一定万世皆同呢。

    人类都有着共同的经历。我在评论电影《无名的裘德》写过:当一份爱情获得不了世俗世界的祝福的时候,这两个人就是要与整个世界为敌。当裘德和苏成为夫妻后,却不为当时世俗接受,周围的人们无法忍耐这对冲破世俗禁忌的奇怪夫妻。当苏逐渐灰心失望的时候,勇敢的裘德鼓励道:“我们从这里搬走,再搬,再搬,直到这个世道改变为止。”

    虽然身处在世俗的严寒冬天,那些勇敢的人们依然仰头守望着春天的来临。虽然他们的爱情被整个世界所诅咒,但他们拥有的是一份遗世独立的自由人格和奋斗理想,这份奋斗是两个普通人对抗整个世俗信条,如此平凡的人间因为他们闪现出永不磨灭的人性的光芒。

    34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邻感思:我一直对本诗抱有深深的敬意,以至于深深的恐惧,因为他确实已如我谬作了一句:百岁生涯千秋意,独上西楼一声吼。但我还是要写写,不仅仅因为诗本身的魅力让无数人动容,更因缘于我一直把他视为同乡,他的老家四川射洪距离我的故乡遂宁不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按照现在的建制属于遂宁市下面的一个县。

    遂宁人常常介绍都说陈子昂是遂宁人,可子昂的老家人射洪的朋友就不乐意了,凭什么就成了遂宁人了呢。他们还会随便拿出本中国文学史就可以给你介绍道: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其实,他是哪里人可能也只在这个没有什么文化却一心想自抬身价的时代才会成为一个问题。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确实是诗歌史上一座哲学的高峰,让人思考千年依然兴趣不减的人生问题在子昂登临高楼时分一语道破了。

    古诗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子昂仅这一首诗就完全可以称为千古绝响,文章天成,上天有意在他郁愤之际成全他的千秋名声。本诗可以从哲学上理会为对人生在宇宙中的短暂的苍凉思索,也可以从个体人生阅历上对不得志的悲戚呐喊。其实对本诗的最好态度,就是静静的阅读,静静的体会,然后会心一笑,或者悄然动容,就已经足够了。人到至境,已是无言。

    35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语邻感思:本诗写的是诗人被贬谪到南方之后的情怀,终于脱开了久来烦劳心身的公务。如陶渊明诗《归园田居》里说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生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孤独,即使你高朋满座,日日燕舞莺歌,也总会有散场时刻,独来独往,长歌楚天,未免不是一种人性回归。正如老子所谓的,祸与福不过是一种相互转换的机缘。如果用佛家更参悟的看法,万象皆空,粘花一笑其实方为人间的无上清凉。

    其实如果用现代眼光再来感悟这些寄情山水的情怀。你会发现生命起源于欲望的膨胀,而消退于欲望的衰竭。人的一生总是从一种欲望走向另一种欲望,当你贫困潦倒之时,衣食丰裕是你最期盼的幸福;当你饱暖无忧时,爱情是你的最爱;当你实现爱情的想象时,才发觉绕了一大圈,你依然在寻求心中的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其实不过是一种心境,和境遇关系不大,人生其实还有另样的过法,可以过得很自然,很平和,很简单。在纷繁的欲望之上,依然有一个诗意的所在,那里安放着我们躁动着但最终归于宁静的灵魂,那是我们生命的归宿,所谓向死而生,不过是透悟生命之脆弱和荒谬,而寻求自我超越的精神生命。

    36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语邻感思:本诗里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开阔豪迈,让人想到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太白对谢朓是十分敬佩的,曾经有“临风怀谢公”的幽思。一种乡愁,流如大江。谢公曾悲叹,太白壮思飞。而杜工部在《旅夜抒怀》里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神思飞花之笔,但最终长叹:“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把人在世间的孤独落魄也得传神如画。人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巴山蜀水是中国诗词的福地,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晚年幽居于此地的杜工部的哀生民之多艰。四川的闲适自然给人一种散淡的心境,就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巴蜀大地依然称得上中国最具有诗意情怀的地方,你在成都的老茶馆里,在重庆的火锅馆里都可以发现一份平民悠然自得的气场。所以在本诗结尾太白慨叹道:“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离开家乡,却把故乡的优雅气质与美好品质带向这个广阔的世界。

    37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语邻感思:浮云随夕阳,日暮思故人。太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细而不悲,哀却不伤。这是我对太白送友人的诗的总体认识,或许因为太白一面提剑走四方,一面优游访名山的缘故吧,也或许因为他真正认同曹孟德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

    人生不过是一场盛宴,是鲜花盛开的短暂,朋友相逢是缘至,朋友相散也是缘了。曾记否,大学毕业时候的火车站,多少离别人,从此不相见。经年轻舟过,至今心戚然。或许,当火车开动的那一刻,大家一生就这么分散了,不要说天涯不远,也不要说地球是个小村落。人生的永别不一定是生死永隔离,也有生却永不见,或因不愿,或因不敢。

    劝君莫回头,泪如雨,水空流;人若有情,且为离人多把酒。

    正是有这种情怀,太白写离别,更多是深情如许,而不是儿女情伤;更多是轻轻挥衣袖,不伤一片云;更多是匹马知人意,人生奔前程。这种旷达心怀让我感佩。我谬作几句称美之:

    莫说别离苦,人生谁不苦。

    莫道西风凉,迎风且高歌。  

    38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语邻感思:诗多为离别人所作,但离别人却作诗书怀,有却不多。太白即将离开金陵。柳絮飞酒肆,佳人劝进酒。有朋来相送,愁绪已渺茫。今生何以欢,共饮是杜康。秋别使人伤怀,春别让人冀望。本诗最出彩的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让我惟有感怀几句谬作称美:

    人自飘零水自流,水流不解人间愁。

    前程若锦终可探,浮云江水乐悠悠。

    风流潇洒的太白还有首感谢他人送别的诗歌也值得一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让唐代一位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其实,就离别本身而言,离开的人是依恋不舍;送行的人是诚挚相留。千言万语述不尽,惟有一杯老酒。其实这也是人生的繁华过后终须落寞,但离散之后远方更有新的朋友在等待着你的来到。友情之可贵,就在于离别之依恋,天涯之怀念,真正的朋友,即使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未曾见面,依旧不能改变彼此的心绪,如果你们是一种人,那么变化的不过是你们的容貌,内心那颗赤子之心,却依然如故。我最感念太白的正是这么一颗千秋不改的赤子胸怀,洒脱昂扬,飘荡江山。我谬作几句:

    一饮江山尽,醉后游四方。

    大江东流慢,长伴别离人。

    39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语邻感思:美酒飘香已醉客,却把他乡当故乡。太白有一种大情怀,即使在离别这等伤感的时刻,依然能笑面人生路。本诗意境并不大,却抒发着一种人生何处不是家的情怀。滚滚红尘,谁人不是客;茫茫人间,何处都为家。天是屋顶,地是宽床,风送晚香,露起幽凉。“玉碗盛来琥珀光”何等人间美妙,人们都说李白是个浪漫的人,可这不全对,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他对人生发自心底的热恋,既然恋得深沉,又何必不欢乐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太白其实是千古中国的为数不多的欢乐英雄之一。陶渊明虽然清新自享,但不过是因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可太白是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浪漫游侠人物,是既能登临朝堂,又能散发偏舟的狂生。所以,沉郁稳重如杜工部赞美道:“世人皆欲杀,吾意怜其才”。

    再说琥珀之光,美酒很多时候与理想和梦想无关,甚至被很多人看成是心志颓唐的表现。但也不一定,在某种意义上,酒意味着醉,也意味着清醒,世人皆昏,醉就意味着一份清醒。所以,无论物质力量如何撩拨我们内心那些欲望的暗流,一个事实是人们对人间天堂的渴求正如沦落在琥珀中的苍蝇。我们被看起来透明的琥珀包围着,看起来一尘不染,其实早已丧失生之活力。但即使这样,我们依旧在越狱,从人生里的肖申克监狱逃亡着,寻找曾经那最不可失落的激情与梦想。

    40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邻感思:本诗最有气象,飞流三千,直落人间。古人对本诗的评价是“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

    神兼备。”东坡后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神似此境界,但东坡依然以人间之景写涛流奔腾,虽然我对东坡同样十分喜爱,但九天银河之壮怀,三千飞流之激荡,以天外之景写人间之壮激却是我等凡人难以写就的。对天才你只能仰望,不然就彻底拒绝他,这是极端选择,但我实在想不到第三条道路。

    但同时,我明白,天才是相对性的,一方面超越世人显得无比强大,另一方面又显得无比脆弱。一个诗意的天才,注定在生活的锋利面前显得无所适从;一个生活的天才,却很难为秋天的落叶伤感沦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为每个人都留下了一扇只属于你自己的天才之门。不过,发现的人太少,错过的人太多。苏格拉底不是说,人的一生就是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吗。成为自己,这是我们的终极价值归属,是我们的意义所在。 

    41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语邻感思:在太白年少风流之际曾畅游过黄鹤楼,登楼望江,心潮澎湃,本欲作诗书怀,奈何“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但对《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狂生李白也有敬服他人杰作的时分。后来登高金陵凤凰台,太白就即兴挥洒出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佳作。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让太白赞叹不已的《黄鹤楼》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诗都是登临望景,思绪翻飞的杰作。既有陈子昂怀古的幽思,又有触景生情的个人体验。崔诗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重在对黄鹤已去、白云依旧的慨叹;而本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却写出了富贵繁华若梦,风流人物湮灭的哲学深思。而太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却有天地风物在胸襟的博大旷迈。三山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一分为二,气象万千,胸怀天地。

    如果说崔诗落脚在日暮乡关,几多乡愁;那么本诗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抒发了对政治现实深忧虑。陆贾曾说:“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长安是政治中心,日比喻皇帝。这两句诗暗示政治现实的昏幽,自己欲想报国,却总为浮云所阻挡。昨日看罢朋友大漠孤烟拍摄的凤凰城照片,又读到本诗,不免谬作几句:

    凤凰城里觅凤凰,人道凤凰已渺茫。

    怅恨此身生却晚,飞天不得骑凤凰。

    42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语邻感思:月照京城,捣衣声响,秋风吹寒夜,思妇恋远人。现代生活不要说思念了,人们依赖手机与互联网沟通心绪,依赖飞机与火车踏行千山,对照古人的匹马奔走天涯,看起来距离更近了。但一个问题是,现代的人更加禁不起寂寞与孤独。如果一对恋人超过三个月不联系,其中一方就很可能另有新欢了,更何谈象古人一样三年五载依然情深一片?这首诗在太白诗里不算太知名,但我个人十分喜欢,总让我感受到那一份人间男女的深深眷念,男子远征难,幽妇思念深。还有另外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道的是远征人的思念家乡的心绪,与本诗相为比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远望奔腾激荡的黄河如在白云之间,一座坚守国土的孤城挺立山岭。戍边的征人却回不了故乡,虽然《凉州词》写得很壮怀激烈,有一股秋风气里的坚强。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越是坚强反倒流露出远征人内心深处对回家乡的绝望与悲壮。可他们心底是否知道远方的妻子正在一片月色青辉中在思念着自己呢?家与国,没有国哪里有家,但为了国却分散了人间鸳鸯,留恨了千古幽怨。孟郊在《望夫石》里写道的深情与太白的本诗同样让人感怀无限: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年色如故。

    43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语邻感思:本诗我最喜欢“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长风本无情,却染人间怨。自古兵连祸起,自古霸王功业总是多少黄土,无尽白骨。君不闻:在王翰《凉州词》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可谓:“意甚沉痛,而措语含蓄,斯为绝句正宗”(李锳《诗法易简录》)。与此无二,太白也长叹: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电影《东方不败》里也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黄土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千古英雄如汉武帝,早也已经化作一片尘土长埋汉家陵里,可叹其在生的雄心壮志让多少有情男女纷飞天涯。长风固然多情,却总不如一夕欢声笑语更加温馨;葡萄美酒虽然能聊寄怀念,但终敌不过征人不能回的哀伤。我们得知道,战争的本身不过是几个政治强人之间的利益角斗而已,莫喜胜利飘扬,但思白骨何方。人间最美好的不过是普通生活的温馨而已。

    44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语邻感思:曹植在《赠白马王彪》的诗作里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道出了分离之无谓,万里情在心头的慷慨壮怀。同样写离别情思,唐人刘叉却以剑送友,颇有点英雄意气。《越绝书》里写道:“太阿(宝剑名)剑色,视之如秋水。”本诗以水写剑,名剑本是刚烈饮血物,但如人之运用得当则如流水时而静水流深,时而激荡风云。诗末殷切道来:勿薄细碎仇。当代小说家金庸所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手提三尺锋,但为大道行天下而舞。白居易在《李都尉古剑》有: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劝的也是要谨慎使用兵器,老子在《道德经》里曾说过一句哲理很深的话:“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古人皆知,欲安天下,以善为上,以暴为下。使用剑这种暴力工具根本上是不讲道理的,是对异议者不仅要消灭他的言论自由,更要从肉体上进行彻底消灭。幸运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终于还是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大道而行之了,纵然前路坎坷,旧习惑人,但天在上,民也也在上,天视其实就是老百姓在看。对于这种讲道理,讲理智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这个国家其实是从头开始,如孩童学步,步子不一定好看,但我们毕竟迈出了这一步。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最后,我谬作两句:

    神兵绽冷锋,秋水惊血溅。

    大道欲行久,寒铁犁老田。

    45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语邻感思: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与刘长卿,是一对忘年交。太白曾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本诗的“青山独归远”有神似之处,所不同的是长江远迈白云间,而青山独归是以动言静,本意应是独归青山。随笔本诗不得不提诗人另一首绝笔千古的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后者更有一种天地静漠,人间独行的空旷感,若论气象自然后者更大一些,日暮,苍山,天寒,尤其是“风雪夜归人”道出了多少在天地间漂泊的旅行人的寂寞,但更有一种与人生坎坷抗争的大胸怀,任凭风雪急,自有夜行人。但本诗的出彩之处却以竹林之清幽,钟声之飘忽隐现来写闲散静寂,但全诗却没有悲伤,这是最难得的地方。夕阳美无限,独爱别离人。在分别之际,友情跃然纸上,但这友情不哀不愁,而是有着对朋友风度的景慕。

    其实,所谓归隐者就是早知早悟性的人寻道的历程。人生不就是一个寻求道的过程吗?寻求道的历程,不是大悲大喜之后的万般寂灭与故作幽雅,也不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无辜无望,寻求道是作为一个人在这个幻化明灭的世界寻求一个归依和冀望。西方世界以上帝来给人心灵安慰,以爱与罪,以忏悔与救赎提升人的品质。在中国,五千年来的隐士传统却是真正给人以心宁平静之道,这种隐士传统在我看来,不一定是非得在名山大川中孤独游荡,也未必是对现世生涯的强烈愤懑,这与求道者生处何处,居于何境关系都不大,而根本上是在满怀人间情怀中保持一份超脱精神。谬作几句:

    朝为庙堂客,暮归随夕阳。

    飘忽竹林晚,古屋恋故人。

  46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语邻感思:乐游原“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诗人心情不佳,向晚登高处,临风望断长安城,长安的繁华与诗人本身的孤独感受对比鲜明。本诗在感触中却在阐述着人生如朝露的短暂与暮年对人生的眷念感。

  中国人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街巷皆闻的。如果你看前半句,从人生角度你会发现本诗与曹孟德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有神似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道出了心态决定年龄的哲学。但本诗更平和与清淡,孟德的诗却壮心豪气,因其本来就是天地间数得着的英雄人物,扫荡天下,号令群雄的精彩人生,让他对生命充满了更多的欲望;本诗却如同邻居之间的聊天,闲散却亲近。其实,夕阳是阳光一日的暮年,人生的暮年却以夕阳来落幕。

  青春如朝阳初起,竭力闯过那遮蔽的厚厚浮云;壮年如午后当空之日,意味着强大力量的美感;惟有夕阳,经历了生命喜怒悲欢,即将滑如黑夜的幕布中。但夕阳却十分淡然与温和,给人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亲切与慈祥。 “只是近黄昏”,却心中依然挡不住一阵悲凉,人都会老的,虽然我现在这个年龄谈老显得有点矫情,但如果作为一种情感与思考却未必没有意义。因其人生短暂,更需要我们珍惜当下,以一颗平静从容的心在繁华中保持一种欢乐,当夕阳西下那一瞬间,我们能做到无愧我心就好。正如诗人雪莱说:“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人生做到怕过,爱过,苦过,恨过,奋斗过,就足够了。有人的爱写在水上,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得面对夕阳。

  47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语邻感思: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太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色清淡幽雅寄托了千古多少风流才人的情思。本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个人认为起意已尽了,后面的句子单独看起来也很好,但与这两句既有雄浑又满含悠远的天作之笔,一比较起来就如同强弩之末了。如此佳句与其放在开头,不如放在结尾,以结尾来点题更有一种回肠荡气的豪迈与亲切。

  月也无情,清风无意,不过人间情多而已。当代作家郁达夫有:“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饮酒高歌者,多是失意人。人生之孤独与静默,反倒让人有一份明净。本诗而言,天涯路也远,明月传情丝。月色如霜,白衣胜雪,人心似海,人在月光下,却抓不住一点,惟有相约在梦里。已故的天才作家古龙在《天涯明月刀》有一段特别富有诗情的语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48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邻感思:贾岛曾有“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贾岛 《寄无可上人》),可见他对佛门的清静始终是心向往之的。但同时他却又对人间烟火和建立功业满怀渴望,曾有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 《剑客》)其实他并非拔剑饮血之人,不过瘦鹤之躯,却借剑喻己,欲图有机会展开平生抱负而已。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一面有英雄志向,一面却看透红尘。

  本诗言浅意幽静,人在云雾缠绵的山涧行走,清风送爽,野花迎人。诗人贾岛在下棵大松树下遇见一名小童,便问小童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寻找的老朋友身在何处。天真聪慧的的小孩子指了指远处一片清幽的山谷说诗人要寻找的人就是自己的师傅,不巧的是他老人家去山里采草药去了。但云深山高,绿林茂密,想要找到自己的老朋友是不太可能了。于是诗人想想,反正也走累了,不如席地坐在松树下等老朋友回来。

  最后这个在松风花香之下席地而坐静待友人归的细节,是我想象出来的。诗歌本来就是想象的艺术,意味着超越现实的局限,塑造一个人类精神的灵地。但以人类普遍的眼光,既是有意寻友,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寻而未遇就空怅而回的。本诗亮点是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虽然浅显,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却充满着无尽的禅意。山空谷幽,朋友在此,却被浮云掩蔽,但一缕千年以降的牵挂却能让我们在淡淡的诗句中深有感触。

  49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语邻感思:本诗知名度自不待言,大凡中国人让孩子读古诗本诗总在入选之列。按道理象这样的以大雪茫茫,冷落孤绝为主题的对人生孤独的长叹是不应该让小孩子读到的。这会在幼小心灵里播种太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是身体意味上的,而是对人生本质上的思考。千山本是花鸟喧闹,其乐融融;万径本该热气腾腾,陌上红尘自飞舞;但人间因雪花飞落,而众人皆归去留下孤舟老翁自钓雪。本诗无意间以文为画,绘就一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空净之景,诗里没有一字也写静,但却无不写静落之情,并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那无可抑平之孤独。同样在太白诗《独坐敬亭山》在孤独中却有另样情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太白诗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深沉孤独的体认,更早先哲陶渊明《咏贫士诗》也有“孤云独无依”之慨叹,可见孤独是人生无可回避的境况。但太白毕竟潇洒如仙:既然能邀月共饮,也就能与高山畅谈,在人生的孤独中依然保持着一份对人间万物的眷念。鸟已飞远,云飘天边,此人间好象只剩下了太白与敬亭山了;而敬亭山也是否有了灵性,同样深情看着太白,两无厌,心悠然。

  我认为,孤独然是人生的宿命,而从来就没有一种不经过藐视就能被超越的命运。所有颓唐者不是因为苦难命运本身而颓唐,而是因为性格自身的怯弱,因为保守恐惧的心灵。在电影《奔腾年代》中那匹一直不被看好的劣马,其实就是我们每个普通的人。真正的悲观的人对生活是充满热情的,在前一天被生活伤害得遍体鳞伤,依然在黑夜期待着第一片阳光的翩然来临,这是人性最可爱可敬的地方,更是我们一切尊严的根本所在。

  50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语邻感思:其实,本诗是诗人对浪荡青春史的回眸,比较本诗里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的红尘过眼的慨叹,东坡曾情深无限地写过“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幽怀之句。与本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不得其时则寄身酒影脂粉所不同,太白却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隐逸情怀。其实,你很难让我区分到底是太白更透悟人间冷暖,或是东坡的深情更让人感动,还是杜牧更深会快乐人生的真谛。佛家说现世其实就是一个梦想,惟有皈依我佛才能寻得到一个清凉而快活的心境。

  薄情的人其实有两种,要么不懂情感,完全是基于占有和玩弄的态度而生活,这类人基本上没有内心的痛苦,因为他对生命本身也缺少尊重与敬畏,即不爱惜自己,当然更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要么曾经为情所伤,而对繁华人间才以当代作家李敖说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别人的情象海深,我的爱情浅。”这是一种痴迷,其反抗的姿态并没有消融内心的苦痛,反倒因其在万般红紫里漂泊最终产生人生的无意义感受,最终难免生出:“人间哪有真情在,是个美人我就爱”的绝对享乐情怀。

  但是啊,青春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旅行,沿途会有美丽风景让人试图想留下来,但岁月如飞刀,催人快上路;光阴是野草,青丝变霜雪。我们每个人都冲不出人生的囚牢,我们一些人是金钱的囚徒,一些人是名誉的囚徒,但这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剧性的是,我们都是时间的囚徒,这是让所有伟大或者渺小都显得无足重轻的,时间才是人间的上帝,难道不是吗,看看那些陈旧的照片,那里面的青春面孔到哪里去了,那些充满洞见与创造力的生命,都被时间老人轻轻的带走,一如当年他们谈笑而来,时间这个上帝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冷漠的。

  但即使这样,人生并不如梦,法国伟大的作家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写道:“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还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这就是我们人生应该有的态度吧,人类文明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不过几千年,面对人间沧海,宇宙无限,其实这段光阴很短暂,现代人依然与古人一样拥有着很多一样的心绪:对孤独的寂寞忍耐,对爱情的热烈渴望,对不公正命运的反抗,对人间美好希望的向往。

  5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语邻感思:本诗给人带来一份具有快乐感觉的秋日情景,枫叶飞舞,深红一片,红得生气腾腾,欲与江南二月的鲜花一争鲜艳。本诗我都很喜欢,在微寒中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其实,从自然风物给人的通常感受,秋天更多是一片凋零,意味着繁华过后的清冷寂寞,很多忧伤都随着那漫天飘落的枫叶一直落到人们的心底。我曾经就写过,那随风飘落的枫叶,如一只即将耗尽生命最后一丝力气的蝴蝶,虽然留恋,但终究轻落尘埃。

  但诗人却以停车坐爱的心绪,分享大自然带给人的一片红火的秋色,不能不说其内心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我们每个人都将遇到生命里的春暖花开与秋意逼人。但大多数人是居春风得意时则其乐融融,处逆水行则灰心颓散。当然,如果完全以一种出世的精神过世间的生涯,未必不值得欣喜,因为你的一生总为美好事物而快乐,而对生命细节中的细琐则视若烟尘。

  但问题是,我们大部分人是处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欲求心安,却难得心安,想要清淡,却总是烦乱。当一个人真正不得意的时候,其实做到心态平和是很难的,这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悟性,对生命本身偶然性的达观,将能真正成就一份安宁的心态。有人说,停一下,等等自己的灵魂。其实,停车坐爱的风情每个人都能拥有。当你忙碌一天,在回家之前,在公园里静静的坐一坐,看看夕阳的深情,听听内心的声音,人生就有了一份美感。不要借口说生活太忙碌,忙碌的从来只有欲望,对于人,总有一种比欲望更高的审美情怀值得我们追寻。

  52

  赠别两首 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语邻感思:本诗让我想到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与本诗相比照,本诗“多情却似总无情”一语写出了李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句的忧伤。自古相逢喜悦,男女初见那一刹那的心灵颤动,好象找寻了千年终于找到了梦里人,有人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有人在滚滚红尘默默守望了千年终于能为心爱的人绽放。但人间的情缘却是漂泊难料的。多情人往往从不言情,只是情到无言,惟有深情一望。

  本诗里美酒美人,本是人间快事,但让人无奈的是,今日的美好更让诗人深感离别分散的悲苦,自然杯前落落,那燃亮了整个夜晚的红烛好象也为离别的有情人而感伤,流泪到天明。用蜡烛流泪比喻人心凄苦,已为千古经典,其形象自然贴切。人生如烟火,即使灿烂过整个黑夜,终究会熄灭;人生如梦幻,梦里欢娱神游天上人间,终究一场空。但纵然如此,依旧值得我们留恋,那离别的心酸,说明我们内心依旧敏感。

  53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语邻感思:本诗让我想起电影《倩女幽魂》里有首歌曲:“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忘相逢,只羡鸳鸯不羡仙。”很明显电影是受到了本诗的影响,虽然缠绵之意写得很贴切,寸寸青丝,华年如水,只羡鸳鸯。但对人生的深刻程度思索显然没有本诗精妙。但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宁采臣与聂小倩的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的款款深情,那一曲音乐更是多年来回荡在我们心头:

  倩女幽魂歌词

  人生路 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 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 美梦有几多方向

  找痴痴梦幻中心爱

  路随人茫茫

  人生是 美梦与热望

  梦里依稀 依稀有泪光

  何从何去 去觅我心中方向

  风仿佛在梦中轻叹

  路和人茫茫

  人间路 快乐少年郎

  路里崎岖 崎岖不见阳光

  泥尘里 快乐有几多方向

  一丝丝梦幻般风雨

  路随人茫茫

  丝丝梦幻般风雨

  路随人茫茫

  一曲歌罢,让我们再回到本诗,在《锦瑟》里我最喜欢“庄生晓梦迷蝴蝶”充满着哲理味道,此生的梦幻,梦里的真实,谁能真正分得清楚呢?人常常说,假做真时真也假,真到假处假也真。人生的真真假假充满着变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被文字温存了千年的情感依然穿越着风霜雪雨扑面而来,让你我回望起最初的心动时刻的怅恨无奈。但人世变迁无数,江水东流不停,洗磨了多少多情人的缠绵事,停泊了多少离别人的少年情怀。那当时的忧伤郁结,多年后的思念回忆,如此残酷,却让每个真正经历过情感故事的人在一瞬间泪流满面。有时,人们不是爱上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爱着当时自己纯净的心情。

  54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语邻感思:细草随江风摇摆,孤舟在大江停泊,那漫天的星星点点好象也疲倦了,低垂着的目光轻轻抚摩着阔迈大地,那水中的月亮与波涛一起荡漾。在这种随人心境而给人或静美、或壮怀感受的旅夜里,诗人各种人生经历纷纷涌入脑海,回首前程往事,细看人间变幻,人生究竟因什么而显得有意义,让敏感的人荡起一阵感喟。人世声名不过过眼,官爵之美也因光阴落幕。最后一句写得伤感而有贴切“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直道出了人生真相,真正的书写者一生都在漂泊着,人间没有理想的天堂,而天堂不过是人对美满的向往,漂泊人生正如同天地间独自翱翔的沙鸥,孤独并且渴望着自由。

  人生对自由的热望,正在于自由很难实现,你可以说以心灵自由为目标很渺小与怯懦,但心灵的自由正是行动自由的先导,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由地思考与书写,那么仅仅追求行动和权利上的自由,就很容易滑落进一种基于情绪的狂躁,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上,人们以自由之名流淌了让人毛骨悚然的鲜血。虽然历史陈迹渐渐不能激荡出我们内心的恐惧,但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中容易犯下的狂热病却如幽灵一样在恰当的社会反射之下复活。人生是孤独的,并不因为获得人生的自由而有半点改变,我们对自由的热爱,正在于我们深味这孤独的美与忧,并且努力寻求多姿人生的可能,而这可能也许是人类所能获取的最好的礼物。

  55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语邻感思:本诗是诗人在政府军平定安史之乱后写就的,按照前人说法,此诗以画境写意境,以画面的轻盈愉快,写诗人心情之快乐。同样是以景写情,在国家破落动荡之时,他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见《春望》)的悲戚感伤。在国家终于安定之后,重回成都草堂的诗人心境至好,于是写就欢快如画,但又深意颇多的本诗。

  本诗我最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如画框,远方西岭千秋不消的积雪则是框中的画,山之高则雪终年不化,以至千年前从天空飘落的大雪却与千年后的诗人在一扇窗户中偶然相遇了,这或许正是岁月与人生的缘分吧。有些缘分是需要守望千年的,千秋雪虽冷,万年情悠长。而那行过千山万水的来自江南的白帆船给人带来着一股沧桑感受。人生如远帆,终究寻求一个港湾而已。谬作几句:

    一窗如画框,千秋雪乱飞。

    万里楼船过,不留一叶痕。

  56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语邻感思:宋玉曾在《九辩》里感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叶悲秋为何哀,叶并无情,是人多情而已。“风流儒雅”源自南北朝诗人庚信《枯树赋》,其中有:“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杜甫在此借直接点明宋玉主要是有政治抱负的志士,而非仅仅一词人而已。

  拟咏怀

  庚信

  萧条亭障远,凄怆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自古慷慨悲歌之人,大多有志报效国家之人。但正如同宋玉说的:“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见《九辩》),大多数时代不过是平凡的时代,而时代的平凡并非那些时代没有独绝卓越的人才甚至天才,不过是大多数时候国之大道不过是若隐若现而已,幸运的人能与时代潮流同行,所谓时势与英雄的是互相造就而已。可叹:一江春水总是不尽东流,文采风流依旧在,只恨人影已渺然。

  谬作几句:

  千秋若一帆,载尽几多愁。

  风流儒雅客,诗书埋荒骨。

  57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语邻感思: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但也是历史真实的一种。这是弱者对貌似强大的统治者的凶猛一击,即使有扫六合的功业滔天,即使有虎视雄哉的吞天豪气,也依旧抵挡不住荆轲的侠客本身。陶渊明有《咏荆轲》写得激荡雄壮:“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古人重的是一诺,自然也就没有现代民族国家观念那么强烈,况且当时七国争雄,各国君主也就不计血本笼络侠客口舌之徒以为关键决战时刻的一枚枚明枪与暗箭。

  在古小说《燕丹子》中,关于荆轲与燕太子的交往有更加离奇的描述:太子后日与轲之东宫,临池而观,轲拾瓦投龟,太子令人奉盘金、轲用抵,抵尽复进。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臂痛尔。”后伏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太子即杀马进肝。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

  尤其是最后一个小细节:斩美人手而奉之,写得惊心动魄,世上没有无缘故的爱,贵为太子,既能为国家之保存不惜舍弃金帛玉人而求一人,荆轲在得此待遇的同时,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但即使这样,在去国就死亡的时刻,他依旧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正是这种精神让“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5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语邻感思: 晨曦初露,朝霞掩映下日头才挂在林木上,诗人漫步在古寺中,阳光如此充满希望,林木如此清净安详。且行且思,且行且停。那曲折的小路渴望把这种美好景致传达给远方的人们,一路风尘不停歇地向远方延伸着;此刻的人间再也没有欲望的侵袭,只有无上清凉,内心安顿。

  禅房为浓淡适宜的花木所掩隐,若隐若现,人间的哲理不正是如此吗,心有花木,则清香无限;心有欲求,则困苦难忍,与其奔波红尘,何妨拈花一笑。人啊,最终谁都不能抵挡住时光的侵袭,红颜白发、青丝白雪又哪里仅仅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张,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写实。鸟儿在美丽山景中欢唱,不过是因为它们要求实在太少,就为一点饮食就能快活起来了,而人呢?食饱欲色,色足又求情感之充裕了,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所以就一直痛苦着,这和时代无关,只由个人心境决定你的一生欢欣悲苦。

  而那倒影人相貌的深潭,其实也能倒影人的心灵,万般红尘皆寂寞,惟有空潭有清凉。人的心可以成为清澈的水,而那悠远的钟声,更让你感受到生命此在的让人感动。一个人的幸福其实根本来自自我对生活细节的体悟,来自人自身对琐碎生命现实的超越,寻求美感不仅仅是古人的追求,作为现代人,或许更应当开始思考了。我们所追寻的是否是我们应当追寻的,我们获得的是否真让我们内心愉悦着?

  59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语邻感思:写柳的历代名篇不少:《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的是离情别意;南朝萧绎有《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说的是柳树刚刚抽叶,飞花送春的美好心境;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批的是豪家女子的娇贵逸乐;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道的是思妇的闺房幽怨。

  这些作品都写得各有飞扬忧思之神采,自有人喜欢偏爱,但我个人更喜欢贺知章的这首《咏柳》,不着一个情字,满篇皆是诗人的灵思妙想,春风拂人面,柳絮乱飘飞,细叶着人迷,壮哉造化功。在本诗之前没有人将温柔多情的春风比之为剪刀。刀者本为饮血之器,诗人却笔走偏锋,以春风剪裁写柳叶之美,真可谓,此物不是人间有,唯有春风细细雕。

  故在《唐诗笺注》评本诗:“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诗人意兴飞舞,将柳视为美人,那随风飘飞的衣裙就是杨柳的绿得让人心欢的新叶,为本诗带来了独特的美感。绿丝绦化用了一个典故:《南史》里记载: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这些柳树“风流可爱”。

  在本诗之外,我也特别喜欢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春景之美,孩童放学弄风筝的情景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经历但早已经散失的少年时代吗?那是一幅充满欢快的生活情感和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陶渊明自称为“五柳先生”可见其以柳自居;柳宗元亦爱柳有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更有后来千古风流的苏东坡在杭州在长堤上栽植柳树若干株,柳烟笼纱,倍增西湖秀色,即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清朝大作家蒲松龄也在房前泉边植柳,号“柳泉居士”。如此种种细细查来,让人觉得柳树与中国文脉是生息相连的,很难想象在中国文化里没有了那柳絮飘飞,那枝头新绿会是怎样一种落寞清幽呢?

  春柳之惹人爱,在乎其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向上的力量,它的迎风飞舞,不正是每个人怒放的青春时代吗?真正的思考者都是永远青春着的,他们的生命不正像被春风裁剪出来的吗?那刻在其他人身上是刀锋般疼痛的世俗生活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春风拂面,虽暗淡了容颜,却优雅了心怀,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中最宝贵的坚守内心的一方清净的精神吧。时光沦落,他们的诗意情怀像卵石一样在岁月的河流中越发坚硬,他们的人格理想像寒夜的星光在宇宙的变幻中闪闪发光。

  60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语邻感思:张旭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市),曾任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性情豪放,酒中自流,以草书名世,人称“张颠”,又称“草圣”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并称为“三绝”。古人称一人才华横溢,总会用一些欲扬先抑的妙笔,如:诗不如画,画不如书,书不如人。最终称美的是一种博大的人格魅力。同样,我对中国文人中特立独行之人,总是充满着敬意,在一个以中庸温和,望之俨然为君子主流的老大中国,这样的洒脱不羁如一道刺破暗夜的光芒闪耀千古,也如一枚小石头惊动起一池静水流深的沉静,让我遇之则欣喜,如我喜欢太白,热爱东坡皆是这个缘故而已。

  稳重沉郁的杜甫老先生对张旭也是颇多赞美,在其《饮中八仙歌》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而在:李欣《赠张旭》中也有:“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

  对于狂生之态,我谬作几笔:

  醉时本为醒时忧,人生几何莫须愁。

  举杯尽欢平生意,落笔千山纸上游。

  狂者有天才之狂,有小人之狂;前者是人间悲喜悟透,惟求几杯老酒,为浇漓的世道而狂,为黎民的艰辛而放声悲哭,也为志向之不能实现而悲叹。东坡曾有:“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就在寂寞生涯里怀有壮志,隐于如海人潮,却依旧志于道,这应该是中国传统真正文人的情怀之一种吧。

  闲话说了一大篇,让我们回归本诗吧,阳光轻轻抚摩山光美色,山林绿草也随着阳光的步子轻移而变幻出迷人眼的各种姿态,时而轻柔,时而激烈;美景如斯,偶然天边飘荡过来的一点阴云又怎能让人即刻思归呢?山谷之美,在山在水,在花在草,在烟雨朦胧,在雾气笼身,即使天光大好,也能露滴湿人衣,何必为那一点或许到来的空山喜雨而起了回家的念头呢?

  本诗呈现出作者一种行藏由我,波澜不惊的豪迈心怀,人生在世,未必非是有雨才会打湿衣裳,世间的风云变幻总会让人无辜被打湿,与其时刻退避,无如直面生涯;与其在一片美景中疑惧思虑,无如以一种审美的情怀来欣赏这山光物态,这红尘如花。可见世人皆说张旭为书家也是大大的误会了他,万变归踪,诸妙皆然,一个人只有真正对人生有深刻的思考,才能在某一方面有杰出的表现,他的草书之惊动古今,实在不过是他寄托情怀的舞台而已,本质上他依旧是以诗意的情怀,以草书为诗歌,挥洒狂放人生。

  6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邻感思:本诗有一种登临颠峰,俯瞰人间的壮心,在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泰山之雄伟直拔云天,一派连绵青色远接天边。在诗人心中这应该是毓秀钟灵之所在了。云霞入目,涤荡人的浑浊心胸,让人顿有气吞山河的雄豪迈之气,黄昏晚霞美景在目,但那为生计飞翔了整天的鸟儿们却眷恋了山林中的家园。诗人并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不过是在独对人间雄奇的泰山而生发的感叹。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后人寄托平生志向的经典之句。

  人生无不是一场攀登,有人中途落崖;有人面对人生的艰难,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攀登的想法;也有很少人最终登临颠峰。但我却对本诗主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人生能登高望远,临风高歌自然能一饱眼福,自然能抒发心中高远志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遇和能力,从我并不远大的志向来看,我以为人生贵在清淡自然,山再高,也不过是一座山,它躺在哪里,我也不愿意去攀登,我更加热爱那些舒缓流淌的溪水,就在我们周遭,亲切而低调,这样其实也已经很好了。山就在那里,而人可以选择面对山的姿态与方式,这就是人生的别样的快乐吧。

  62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语邻感思:本诗气象颇大,既有太白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豪迈气魄,又有东坡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挥洒心情。但本诗可贵的是将历史故事以诗意情怀表达出来,感喟中透着忧患意识,有着对诗人所处现实的批评,此为典型的以故事讽喻现实的表达。刘备起于微末之间,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经常寄人篱下,颠簸奔走,却依旧不改恢复汉家河山的壮志雄心,让人感佩。

  在《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中: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便是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在钦佩刘备遭遇千难万险依旧痴心不改的勇气的同时,我也无比佩服曹操的识英雄的慧眼,曹操之个人雄才胆略自是几千年都数得着的,最可贵的是他在可以瞬息间让刘备人头落地的强势之时,却以一颗宽大的胸怀等待这个潜在的对手成为真正的英雄后与自己在疆场一决雌雄,这无大胸怀不可为,无大智慧不可为,无大勇气不可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剧是“举剑四顾心茫然”,天地间如果已然没有一个对等的高手与自己过招,对于一个英雄无疑是多么难以忍受的事情。这让几千年后的毛润之先生也曾怀念过: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避暑时,吟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 北戴河》)。同是英雄,岁月也不能阻挡彼此发自内心的欣赏之情感。

  但遗憾的是,前人辛苦种大树,后世却乐而忘蜀,更不知道其先祖功业之难能可贵,这既蜀国的命运,也是中国式英雄大多无可逃避的命运。岁月更迭,时光沦陷,千年之后的当下,“富二代”这个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也预示着那些改革浪潮里曾经雄心万丈的英雄人物虽然能把握历史机遇,却无法造就自身奋斗精神延续的悲剧性吗?

标签: 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