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未必是负能量,我们只是渴望被懂得

语录库 95 0

  有一天,我的学生们在教学群里分享一款手环——据说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动的赠品,旨在提倡大家戴上手环后坚持21天不抱怨,就能养成基于心理学基础的、不抱怨的好习惯。

  我不知道自己的脑袋后面是不是真的长了反骨,因为面对这种似乎挺有理论支撑的观点,我最先想到的问题竟然是:漫长而琐碎的生活中,坚持认同,从不抱怨,这样真的好吗?

  首先我得说,我做不到。

  我跟我的闺密抱怨,“呆哥的作息很彪悍,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学习、健身,八点到单位上班,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下班,全年无休,随叫随到,哎,你看这个节奏再使使劲儿就约等于24小时便利店了吧?”

  我闺密很淡定:“如果他回家的时候是清醒的,那你就知足吧。知道我老公天天都干些什么事儿吗?以昨晚为例吧,他陪老板去应酬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又喝多了,就在我们家楼下大喊我的名字,当时我在洗澡没听见。到我听见的时候估计全楼都听见了。然后我就从阳台上探出头去吼了一句‘喊什么喊,赶紧滚回来’,你知道他的反应是什么吗?”

  我很好奇,“是什么?”

  闺密喝口茶,仍然淡定地答:“他特别欢乐地在楼下喊‘哎呀我家在那儿啊’!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喊我,是因为他数不清楚我们那栋楼上的单元门了!当然,随后他看明白方位,就麻利儿地滚回来了……”

  我:“……”

  瞬间被治愈。

  有时候我也对呆哥抱怨,“单位里交给我一项某某内容的工作,很烦琐,又陌生,费时费力……唉,感觉不会再爱了。”

  呆哥不说话,做bao利项目+q267-435-6080听我360度翻来覆去地抱怨。

  听够了,他摆摆手,“我看这件事情未必是坏事。既然你必须要去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想不高兴的那部分?你应该想想你能从中获得的好处——第一,你可以学到一项新本事;第二,你因此有机会出去见见世面,看看别人在这方面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你能学到的;第三,有些不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也不用耽误太多时间,你要是处处都想做到最好,肯定很累,还未必能全都照顾到,大可以有取舍。所以,你就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加入一下,能学多少算多少,也就行了。”

  我转转眼珠子看看他,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

  他用看弱智小孩的表情看我,“什么都不干当然不累,也不闹心,就是一辈子没进步。故步自封的话,能对你的写作有帮助吗?你就当是体验生活不就行了?”

  于是,十年过去,职场上每一步挑战、委屈、麻烦……我都告诉自己,这是生活的素材,对和平年代的作者来说,未尝不是福分。

  这样想着想着,作为一个职业女性的家庭生活,好像也就顺遂了许多。

  还有个朋友跟我多年不见,再见的时候他已经从部队转业到了基层政府机关,级别是“科员”。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他讲转业后的各种落差:因为军队和地方生活区别较大,所以三十多岁了还要把诸如文字等技能一点点学起,人脉匮乏也得从头经营;过去是营级干部管着若干连排,现在机关做小虾米完全就是职场新鲜人;走出军区大院,薪水少了好大一截,要花钱的地方却多了好多……

  我点头,是,在机关工作多年,他说的这些际遇,看多了自然懂。我知道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有环境外因,最终却还是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心态调整——他的郁闷说白了不过就两个字“落差”,这就好像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毕业生们蜂拥着去“考公”,然后有人顺利考取,以为要大展宏图,结果进门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保洁员、前台接待员,甚至村委会里一名挂着“村官”头衔的打字员一样。

  都有“新人”的阶段,只不过二十岁的时候环顾四周都是新人也没觉得自己多么特殊,三十多岁眼见着周围同学、旧友事业有成,而自己还要再做新人……心里难免别扭。

  他哀叹,“你看,咱俩同龄,你都正科了,我还是科员,中间还隔着个副科……你这个级别在我们那里都等于是单位一把手了,我这辈子都熬不上。”

  我不得不告诉他:“问题在于我们单位一把手是正厅级。我们那个办公大楼上,一把手是正省级。研究生毕业这么多年,我在大楼上出出进进,仍然是领导们眼中‘新来的那个小姑娘’。简单点说就是,那幢楼上绝大多数人都比我级别高,我业务倒是熟练了,本质上不还是个新鲜人?”

  他愣一下,感慨:“也是啊!”

  当然是。

  初中时候学物理,知道了一个名词叫作“参照物”。我物理学得不好,但对这个词的引申义倒是各种体悟,比如:许多事,所谓优劣,所谓高矮,其实就看你跟谁比、怎么比。

  科级单位里的科员级别也有可能是部门负责人,因为在“科员”下面还有“股级”;厅级单位里的主任科员(正科)虽然也挂着“主任”两个字,但中间隔着一堆处级干部,本质意义上仍然是小虾米——问题不是拿你的级别比我的级别,而是在度过了最初的陌生与手足无措之后,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是你喜欢的那种?你每天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让自己能学到新东西的工作?你对未来的规划有多少是可以通过点滴积累慢慢实现的?你的职场奋斗对你的生活状态会有怎样的影响?

  不错,我是个大机关里的小虾米,但我很喜欢我的单位,因为我的领导在公务上不乏严谨督促,逢生活问题又很人性化;因为我的同事不光没给我使过什么绊子,还助我良多;办公条件挺局促、食堂的午饭也不便宜,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食堂饭菜味道还不错……我知足,是因为我从没想要苛刻地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过日子不是田忌赛马,何况田忌赛马肯输也是为了赢。

  他沉默,若有所思。

  三年后,我回家乡,听说他已经去一个乡镇做镇党委副书记,副科级,约等于九品芝麻官,但辖下52个行政村,人口约四万人,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同学聚会他没来,因为天干物燥,他带人上山防火去了。

  我留个微信问候,他嘿嘿笑着答:“其实都是份工作呗,谁还真指望载入史册吗?后来真想开了,机会反倒多起来了,我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

  其实他还会有抱怨,比如抱怨有些人本事不大贪心不少,抱怨有些事想法挺好落实太难……但我知道我已经不需要再去做那个治愈他的人,因为多了这些年的阅历和工作经验,他完全懂得如何治愈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听他诉说种种不易的朋友。

  我倾听,我点头,有时感慨,也不乏建议。是因为在我们彼此心里,“抱怨”不是贬义词,反倒是一种可信任的懂得。

  这就像,你信任你的家人,才敢对他(她)抱怨职场上的坎坷或闹心;你信任你的朋友,才敢对他(她)抱怨家庭的口角或琐事;你信任你的同事,才敢对他(她)抱怨上级部门的某些做法实在是不接地气儿……各类心灵鸡汤常说要少给人灌注“负能量”,我想的却是,如果几句抱怨就算灌注负能量的话,那只能说明你找来听取你抱怨的那个人,选错了。

  毕竟,你已经郁闷到需要人替你解答困惑、宽慰内心,那么除非对方是个情商挺高的管理者、见多识广的过来人,或者对方惯有生活智慧和豁达品性,甚至对方在此刻刚好从逆境中挣扎出来可以给你很多支持与提点,再不济他(她)就是个欢乐的“二货”热衷于以牺牲自我形象的方式开解他人……否则别开口求同情。

  因为首先,对方要懂你,做bao利项目+q267-435-6080懂这份抱怨的意义,懂这生活的艰辛,也懂他(她)自己,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开解者或是纯粹只做一个倾听者,才有可能据此“治愈”你。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适度抱怨”或“善于自省”的基础上——如果你偏偏就是那种丝毫看不见阳光、睁眼只能看见苦楚,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的人……那可能连心灵鸡汤都不待见你,就更别指望有人能带着日复一日的温暖与鼓励来听取你的抱怨了。

  所以,在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的基础上,适当地保留一点抱怨吧,那是你作为一个“凡人”的权利,也未尝不是“信任”所带来的温情。

  毕竟,能做一个有处倾诉抱怨的普通人,比做一个高处不胜寒、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孤独斗士,要幸福多了。 

标签: 懂得感恩的正能量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