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散文式唯美的分段浮世绘[一]

语录库 101 0

  《上帝之城》:散文式唯美的分段浮世绘[一]

                   ■ 文/火神纪

    有没有上帝也许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很多时候,人活着,只能依靠自身。

    传说有一个城里信着的上帝,每天都在抚着镜头梳着长长的发辫。

    亲爱的。你可曾看见那些遥远的却发生在眼前的悲凉。

                           ——火神纪。题记。

    用一种极其平和的声调以及一种近乎漠然的声音来讲述那些近乎悲壮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无谓的亵渎了。

    也许,因为平和以及漠然。还有悲壮。这样的反差可以把某种更悲壮的情感更真切地逼发出来。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因为悲壮;所以平和所以漠然。因为平和因为漠然;所以更加剧了这种悲壮的味道。声声慢,空悲切。

    这部电影像一篇唯美的散文一样让我赞叹不已,当然这里指的是这部电影本身的述事结构。形散而神聚。看似散乱的模式,用旁观第三人称的角度讲了几个故事。几个主角轮翻上场,用一种细腻、明显却又隐蔽的方式联系着所有的故事。于是散乱的结构下是比平铺直述显得更细密而精巧的计算。

    电影的剧本非常考究而不落俗套。讲述故事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艺术。这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我想试着用电影的方式来描写电影,或者用电影的方式来写完这篇文章。散乱,是应该的;神聚,我想很难。可是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这样的灵光。

    就算这是一部残暴的黑帮电影,极度阴暗的浮世绘。然而我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暴力和阴暗,而仅仅是因为对这种叙事方式的迷恋和无穷尽的膜拜。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我们来上帝之城寻找天堂,许多的家庭毁于水灾,贫民区里常见的纵火案,无家可归?去天主之城吧。可是这里有什么。没电,没有水泥路,没有公车。权贵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那里才是希望,只是那个世界很小,容纳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所有的人们,都到上帝之城一起寻找绝望以及感受悲凉吧。

    这是一个已经被里约热内卢遗忘了的世界。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城市只有悲切。上帝之城,一个离上帝最近而上帝又无暇以顾的城市。

  1.THE END OF THE BEGINING(开始的结束)

    这个小标题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电影里并没有这个小标题。如果不看到电影的最后也许不会在开始写这部电影的时候就拟上这么一个小标题。

    这部电影里用了大量类似的手法。开始即是结束。

    大量连贯而反复的镜头被大面积地切割后分散在整部电影的各个角落里。因为分散所以并不显得累赘拖沓;而重复的镜头又在电影的某个角落里被再次叠加,加强了高潮部分的戏剧张力。

    这种镜头技法给这部电影添加了几个看似电影高潮的地方。或者说,创作方的这种技法加强了某个场景和剧情在整部电影里的效果,而仅仅是这种加强了之后的效果,在我看来,似乎已经是这部电影的高潮了。可以说,这部电影在某方面来说,给了我一种高低起伏而又反复跌荡的震憾。

    老电影,收碟之后,这是一部适合多人一起观看也适合自己一个人看的电影。几个人一起看,看的是这部电影流畅的剪辑和淋漓尽致的快感镜头;而自己一个人看,也许更多的时候可以安静地观摩这部电影的镜头手法。我喜欢这部电影:镜头、述事、构造、人物、气氛和音乐。

    THE END OF THE BEGINING。在我定义的这几组段落镜头里,也许从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应该预知到所有的结果了。从电影开始就紧紧地吸引着我。

    畅快淋漓的剪辑和突兀的镜头转动。以阿炮为中心,镜头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各180度,整整转了两圈。第一圈,是入世未深的惊惶;第二圈,是全局的统畴。这左折右转的镜头让我迷恋上这部电影。而之前以奔跑的人群为视角的追逐,晃动的手提镜头特写那只逃命的鸡,欢快的民族音乐和人群狂妄甚至无知的欢笑。这部电影带着浓烈的民族气氛让人欲罢不能。

    THE END OF THE BEGINING。未曾开始却已经结束;或者,未曾结束却永远开始。这部电影带有种强烈的宿命味道。而在这种让人狂躁的狂想里,有种祥和的哲理性自始至种不曾停止。

  2.THE STORY OF HEROIC TRIO(少年三侠的故事)

    讲述故事的人叫阿炮。但他不是主角。被讲述的人们也依旧不是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在这座叫上帝之城的贫民窟里。也许,整部电影所有想找到的最终答案是,上帝之城里的子民们应该如何寻找到上帝的意愿并按照上帝的意愿而活着。

    这是一部讲述城市的电影:一部关于城市里阴暗的童年;年轻,荒诞的青春;糜烂的城市;最残暴的黑帮、暴力和枪火的电影。这座城市的所有历史似乎只能在黑帮势力更替的历史里被展现。讲述这个城市,就开始了第一个故事。

    故事和故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又各自独立。这部电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找到这些故事背后真正的哲理。或者,没有哲理。只有暴虐成性的狂躁和疯狂的欲望。

    上帝躲在远远处看着这个糜烂的世界。不发一言。永远没有人能知道他在思索的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第一个小标题是我自己杜撰的。这个小标题是我自己猜测出来的。我不说,也许没有人知道。因为那样的色调和前后景色,没有人能看到这个小标题写的是什么。

    这个故事其实挺窝囊的。就算看起来似乎风光。也许时代不同了,所以所谓的英雄以及所谓的风光的定义并不尽相同。60年代的三个少年。无所事事,鸡鸣狗盗。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少年三侠的故事在上帝之城很有名。其实,只是童言无忌罢了。这个童言无忌式的英勇故事只是为了后面的小霸王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电影是以一个人物的成长以及一种成长的眼光作为整部电影的视角的。所以,在60年代的阿炮看起来无比风光而且大名鼎鼎的少年三侠,其实只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兄长一种盲目的崇拜情结罢了。

    少年三侠自以为是“兄弟”。其实他们离真正的黑帮还很遥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小犯罪团伙。鸡鸣狗盗但却还不曾做过真正的大案子的兄弟只是几个无所事事的堕落青年。

    真正的黑帮故事也许得从后面的故事开始讲。只是,这里的阿炮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这样的童言,是这部电影挺人性化的一个看点。毕竟没有一味的深沉。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物开始轮翻地粉墨登场。这是一部繁华遍地的电影。很多时候我总在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短短的130分钟如何能把那么多的人物都刻画的如此栩栩如生。

    少年三侠最后全部在阿炮的眼球里彻底惨烈地谢幕。惨死在警察的枪下的阿毛、从良不遂被小豆子疯狂枪杀的阿呆和皈依上帝怀抱的阿夹。在那个时代里,除了疯狂之外,安静的生活也许只能退出世人的眼球了。

    没有善终。除了突然顿悟式地皈依的阿夹之外,全部惨死。阿毛的爱情显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阿毛之死似乎有些可怜,可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人会去同情他,就算这个人物我如此钟爱。阿呆呢,兄弟没有罢手,只会暂停。所以他也死了。

    我挺喜欢这三个人物,因为他们除了宿命带给他们的所有一切之外,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生在贫民窟里,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没有钱,没有出路。他们的死透着一种宿命的悲凉。

    我喜欢他们,但没有办法去怜悯他们。不是因为我的残酷;而是因为电影,本身那种平和的语气所讲述的这一切,似乎已经是一早注定了的事情。而因为注定,所以无须怜悯。这样的说法让我突然有点厌恶自己,可是,这部电影有这样的力量让我绝望。

    也许,被绑住的钟点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死去之前的时候讲的那句话已经彻底地说出了这三个人可悲的命运:你们应该去读书,或者去找工作,你们还只是孩子,甚至不像是强盗……

    的确,没有工作,没有书可读,没有钱。但是他们又没有思索如何去获得声名和钱财的大脑,于是他们没有办法摆脱贫民窟的宿命。除了鸡鸣狗盗,他们还能做点什么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60年代里的生活,也许,凭着不怕死的英勇和偶有的侥幸可以为他们带来点什么。而且在某个时代里,年轻的人们总是以为那些疯狂的行径就是人生所有的意义了,所以他们在60年代里看似闪耀而实则悲哀地活着并且死去。

    那是三个可爱的少年,三个可怜的少年。看着他们倒下的身子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任何情感。因为整个贫民窟里的生活本身已经让人绝望。

    少年三侠的时代,是一种宿命的悲哀。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悲哀。没有人会去谴责他们。也没有人会去同情他们。除了漠然之外,人们还有什么呢。毕竟整个社会里都是这种绝望的气息。任何个人的情感都没有用处也无力挽救。

    少年阿炮的世界里已经是遍地的悲情。我不知道成人的眼睛里,上帝之城终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可是至少,从那些人漠然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更多是已经麻木而无力感知的忧愁。

    上帝在远远处观望。上帝也和兄弟一样,不会罢手,只会暂停。暂时休整只是为了更好地操控这个世界。上帝之城是一座让人绝望的城市。

  3.THE STORY OF THE APARTMENT(公寓的故事)

    这是这部电影最简洁的一个故事了。定位的角度段落镜头,从公寓的最深处朝向公寓的门,段落镜头的主体部分是走道和这个公寓的中间的客厅。

    这也许是所有的镜头语言是我最沉迷的一种。固定的位置和角度,固定的视角。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镜头之中: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生。

    这也是一种非常淡漠的镜头语言。就像是坐在镜前,绝对客观地看着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不动弹地观望,不管窗前发生的那一切如何动人心弦。极尽漠然,是因为力所不及。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里最长的一个镜头,不是长镜头,而是时间跨度上最长的一个镜头。直接从60年代进入70年代末。所有的一切。这个段落镜头里大多时候是那种多帧镜头,比平常的24帧/S多出一倍不止。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彻底浮躁的世界。飞速地: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生。

    这个段落镜头也是这部电影里最像浮世绘的地方,飞速地发生所有的一切。

    也许可以说,这个公寓的几经易手,是整个上帝之城里最糜烂有阴暗的世界里几度的沉浮。于是段落镜头更多的时候意味着的是上帝之城从原来的个人经营到后来的集团式经营的毒品市场的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这个段落镜头被导演赋予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从一个腐烂的中年寡妇小本经营的毒品,到几个人的小团伙,再到集团式经营。这个小小的公寓里所发生的一切,仅仅只是整个上帝之城里所有的成千上万的公寓里的一个缩影罢了。

    从这个段落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也许更多的是整个上帝之城在70年代飞速黑社会化,飞速堕落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段落镜头里面,帧速决定了所有的一切情感抒发。数倍的24帧/S的镜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那种近乎1帧/1S至2S的慢速镜头描绘的是这个时代里重大的变迁。剧情紧凑有力或者松弛明快,而更有意思的是,用快速镜头来表达松弛,慢速的镜头却反而表现了紧凑。

    这个段落镜头更多表现了导演对于镜头熟悉的而超强悍的驾驭能力。定位镜头的运作在这部电影里近乎成熟。在我看来已经是定位镜头的经典之作了。

    镜头表达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一个镜头所能表达的东西了。看着这个镜头里的人不停地变换以及公寓里的所有物品不停地被移动,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也许是一个堕落的时代已经开始飞速地以一种更有力的方式继续堕落。

    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很少有如此有力而简洁明快的镜头能有如此的张力和包容力。

    这个公寓的故事似乎只是在小霸王的疯狂扫荡之后停止了。可是我们再回想起这个段落镜头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可以明白这个镜头所包含的另外一层意思。比如大个子,红毛,黑仔……等等,他们在这个镜头里一闪而过而且马上就结束了。可是他们谁没有像小霸王一样的历史呢。

    于是这个段落镜头所涵盖的故事,就远远不只是这个镜头了。这个公寓的故事没有在黑仔的身上停止,而在小霸王身上得到了延续。小霸王的身后呢。如果这个镜头一直就这样定位在这里,也许,小霸王也只是匆匆的几秒就跨过去了。

    镜头里的故事没有停止。公寓里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公寓里的故事也许会暂停,可是永远也不会罢手。

    这个段落镜头有着镜头语言里最大的张力和包容力。赞为观止。

                 2007-01-31;丙戌年辛丑月乙丑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上帝之城》

    ■片名:《City of God》

    ■导演:卡迪亚•兰德/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主演:Matheus Nachtergaele/Alexandre Rodrigues

    ■类型:惊悚/剧情/犯罪

    ■片长:130 min

    ■国家:巴西/法国/美国

    ■语言:葡萄牙语

    ■发行:Asmik Ace Entertainment

    ■上映:2002年5月18日

标签: 晚霞唯美的短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