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稿2004

语录库 120 0

    序言

    1>关于中国教师的水平

    2>说说中学生恋爱

    3>学校的问题

    4>军训的问题

    5>也谈语文的问题

    6>考上大学是光荣的

    7>如果数学只学到初一

    8)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

    9)如果我们不记得历史

    10)中文也是外语

    11)为班干部感冤

    12)美好的校园

    13)学会自我加压和减压

    14)拜托,不要动辄拿弱势群体和平凡人开涮

    15)也谈高校招生

    16)诗歌啊诗歌

    17)韩寒《自己的问题》

    后记

    序言

    我这个书叫做《炮轰韩寒——对《通稿2003》的猛烈还击》。

    本来,人家骂人家的教育,我做我的教师,就算他再写十本书来痛骂中国教育,宁愿进学校读书的也还大有人在,进了学校不以挂红灯为荣的学生也还大有人在,我并不至于丢了教育这个饭碗。更何况我只不过是东海之滨一个默默无闻穷得丁当响的中学教师,人家则是北市买房南市买车鼎鼎有名的愤青,人家只不过在痛骂中国教育的时候捎带着把全体教师骂了一通。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以为我只是千百万个教师中的一个,那些骂分到我身上,已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记,这就错了!一个愤青一脚丫子把个破皮球踢在玻璃窗上,他自然是沉醉于玻璃破碎的“哗哗”响,哪知道窗缝里一只蜘蛛已颇受打击。

    打击来得很偶然,大约是十月份吧,我的课代表拿着一本四四方方的书给看。读者自然知道了,这就是《通稿2003》。

    “你自己看了吗?”

    “当然看了,同学们抢着看呢!您翻翻看,写得蛮好的。”

    课代表走后,我随便翻翻,全是问题;教学的问题,恋爱的问题,学校的问题……我是教师,当然先看教师的问题,不看则已,一看七窍生烟。一生气,根本看不下去,很快又还给课代表。到十一月初,上新浪网,发现“韩寒炮轰中国教育”的显目字样,这才暗暗心惊。网上阅读不便,我当晚去问学生要书。这书在学生手中几经流传,好不容易才顺藤摸瓜地从一个女生手中找到。中学生们如此喜爱《通稿2003》,这里面除了骂教师骂学校,还写了些什么?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如是有了这本《炮轰韩寒——对《通稿2003》的猛烈还击》。

    早就因为《三重门》知道韩寒,因为教师的职业本能,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韩寒七门课挂红灯的事迹。他要是在我们学校,多少老师要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但是这样一个人,竟然为许多中学生所崇拜!吃醋之余,我隐隐为中学生们感到担心:如果大家都东施效颦,以挂红灯为荣,那中国教育真是不可救药,国将不国了!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或许可以容忍七门课挂红灯,可以容忍数学只学到初一初二。但是特殊行业是少数人从事的,中学生以千百万计,成为韩寒者有几人?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就我所知,不仅仅理工科专业,就是相当一部分文科专业,如果学生数学水平过低,数理逻辑太差,上大学都会感到非常吃力,稍微抽象一点的东西就无法接受,稍微复杂一点的东西就无法对付。

    笔者写这个东东是11月11日,早在一周前,就有三个大一的新生打电话回来向老师诉苦,一个说微机理论没法学,另两个说高数难死人。最严重的一个学生说他半个月没有听数学课了,因为微积分根本听不懂。天!我急得不行,微积分是高数里面最简单的!上大学才半个学期不到,就学不下去,大学四年怎么混?混出来怎么做工作?!都当作家去,跟韩寒学开赛车去?!

    这几个学生之所以打电话给我,是想向我请教高招。其实我好无奈:借用佛家的因果观念来说,大学难学的“因”早在中学就种下了,那是中学时期没有注意全面发展,没有意识到中学阶段是各方面能力都应该好好锻炼的绝佳时机。时机已过,如之奈何?“如果有你恒心,把中学书重读一遍吧。”我对学生这样子说。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们的大学学业有可能很成问题了。

    我感到有必要站出来说一说了,为了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师,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再说,被一个高中没有毕业的人出一本书来狠骂一通,偌大一个中国教育界竟然没人写本书来回击,岂不让人家小瞧咱千百万教师?!

    兹为序。

    1)中国教育和中国教师

    韩寒把《教师的问题》作为《通稿2003》的第一篇,这让人想起品行低劣的武士,学成之后第一个要打的人就是自己师傅。这种行为,也算是继续某种传统吧?

    人家先骂老师可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中国教育着想,因为”我(韩寒)曾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差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比起韩寒来,无数习惯于引经据典的人都惭愧得汗流浃背,因为他们写文章动辄使用“XXX曾说过……”,那个“XXX”一般都是经过历史检验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人物。韩寒一开口就是“我曾经说过……”,算是让我们长了见识:一个人无知起来,狂妄自大以致如此。不过读者们大可不必为韩寒担心,因为狂妄自大并不犯王法,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国教育倒底差不差?我是学物理的,评价事物时习惯于找参照系。同一个物理现象,我们选择的参照系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我不知道韩寒记不记得参照系这样概念?他并没有选择一个合理的参照系来对中国教育进行对比评价,在《通稿2003》里,他的参照系就是“我曾说过”!也就是说,这是以个人主观臆断为参照系的。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中国教育到底怎样?可能是缘于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这几年处于“思变”阶段,教育界在反思,教育界外也在评议,总之是满园风雨。一个系统能不断革新,恰恰说明它是充满活力的。可是许多人人云亦云,跟着瞎起哄胡骂。瞧,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同学都开口闭口中国教育来了。至少,韩寒不应当轻率地把大学教育也骂了罢?要评价也得先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系,不能以独裁者的口吻说“我曾经说过”。

    其实在选取参照系之前,我们还得先明确研究对象——中国教育。韩寒所说的中国教育,实际上是指解放以来的中国教育,即新中国教育,因为他一旦援引事例就说“我上学的时候”如何如何。那么研究对象可以算是明确了,新中国教育。与谁比?

    很多人都向往美国,与美国教育比?美国建国已227周年,中国建国才54周年,“年纪”不是同一个数量级,拳击比赛还要求俩对手同数量级呢。与日本比?对了,二战中国是战胜国,日本还是战败国!可是日本战败后,迅即转入建设阶段,还有美国的大力扶持。而中国呢,抗战结束,中国还有内战;内战结束,还有抗美援朝;援朝战争结束,还不文化大革命……中国教育正常发展应当从70年代恢复高考算起。短短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教育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虚的东西不好比,比如说文章好坏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咱比实的,比科技,中国科技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吧。单说航天,登月指日可待!这如果不算中国教育的功劳算谁的功劳,难道科学家们航天员们技师技工们都是外国教育培养起来的?!留心新闻的人都知道,“神五”背后有一批中国教育培养起来的少壮派。

    回头再说中国教师。

    韩寒第一个骂的是小学教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骂幼儿园阿姨,是不是仅仅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考证,不敢妄下结论。骂小学教师的理由很明确,“小学的教师水平往往是比较低的”。其理由之一,“教师是由低能力学校培训出来的人”。韩寒之所说的低能力学校是指师范。真是怪事,难道教师不由师范学校培训会更高明一些?是不是农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炮兵学院舰艇学院出来的学生比师范学校专为教育行业培训的学生更加懂得教育?!这是什么逻辑?唉,不说逻辑吧,人家的逻辑与众不同,那可不是用数学而是用侦探小说培养起来的(见下文《如果数学只学到初一就可以了》)。

    实际上韩寒没有表达清楚,他的本意是说报考师范学校的都是低能儿。“像我上学的时候,周围只有成绩实在不行,而且又完全没有什么特长,又不想去当兵,但考大专又嫌太难听的人才选择师范”。我们蓬街私立中学高三(三)班的蒋同学和高三(二)班的王同学看了这句话可能会很生气,因她们两位都是品学兼优的才女,她们曾十分骄傲地对我说,“将来我要当老师!”想必在各个学校,立志当好老师的优秀学生都可以找到。中小学教师队伍里,也可以说是才贤聚集,每个学校都可以找到教学有方特别受到学生尊敬的老师。就拿韩寒的母校松江二中来说吧,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不少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专家学者,如国家地学部学部委员袁见齐、学部委员叶寿昌、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嵇汝运、首批资深工程院院士孙俊人、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国画家程十发、作家施蛰存、音乐家桑桐、名记者彭子冈、工程哲学博士许国梁、鱼雷专家李蜀峤、计算机专家李克勤、电影导演叶大鹰……难道他们都是低能儿教出来的?

    韩寒又说:“如果全天下的教师一个月就拿两百块钱,那倒是可以考虑叫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按韩寒独创的这种收入与高尚成反比的理论,比尔·盖茨大约是世界上最卑鄙的人!陈家庚也好不到哪里去!海岩写书挣了那么多钱,他一定是大坏蛋!那韩寒自己呢?真是邪门。难道全天下的教师都不受法律保护,一定要生活在最底生活保障线以下?!也难怪,人家大约还时间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懂得更高级的需要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得到保障的基础之上的。

    韩寒讨厌教师的另一个理由是,“除了打钩以外没有什么体力活了”,“教师有愧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关键是在于他们除了去食堂打饭外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教师们工作辛苦,少煅炼,不像韩寒一样爱好体育,竟然也成为被嘲笑的理由。韩寒没有当教师,不懂得教师还有咽喉炎、支气管炎、口腔溃炎等职业病,否则他的嘲笑一定更加辛辣吧。人心啊,真是怎么长的都有。

    韩寒顶顶讨厌的可能就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他说“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套用韩寒“我觉得”这句名言,我觉得既然连韩寒都怕叫家长,非叫家长不可的时候还是要叫。韩寒之所以认为不该叫家长,原因照样是一个“我觉得”——“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按这种理论,学生犯了错误大半责任推给老师,小半责任推给家长,自己几乎一点责任不负!一个人要对自己做的责任,乃是最基本的常识。当然韩寒这样的天才少年用不着对自己的话负责,只有听起来新鲜吓人就行——通观《通稿2003》,有几句话是对广大中学生负责的?!

    韩寒认为“教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循环性工作,只要教材不改,永远就是两三年一个轮回,说来说去一样的东西,连活跃气氛用的三流笑话都一样。这点你只要留级一次,恰好又碰到一样的老师就知道了。”这句话里倒处是毛病。第一,教材不改就做不到,任何一门课程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吸收使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为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总是处在不停的更新当中。这一点,你对比一下历年的中小学教材就可以自己得出判断。第二,有些经典的东西,如相当有说服力的事例,相当有代表性的题目,相当简洁有效的方法,包括相当有趣的笑话等等,都是老师在长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是精华,是教师最大的资本和财富,所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效果会相对好一些。当然,你如果老留级,偏偏又遇到同一个教师,自然会听到重复的东西。至少,教材不会因为某一、两人学过了,就另换一套!一个学校里,留级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吧?

    将教师臭骂一通之后,韩寒还发了句感慨,“说真的,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教师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这句话可以多次套用:

    说真的,做清洁工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清洁工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说真的,做挡车工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挡车车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说真的,做养路工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挡车车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说真的……

    难道只有可以发大财升高官的职业才有幸福?

    任何一门对社会有贡献的职业,做得好,都幸福。

    说真的,我就觉得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教师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2)说说中学生恋爱

    骂了教师之后,韩寒马上就鼓吹中学生恋爱。如果其原因是中学有过初恋,这倒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不管成功与失败,初恋总是刻骨铭心的。韩寒之所以鼓吹中学生恋爱,理由照例是“我觉得”,而且有三个“我觉得”:

    “我只是觉得,什么都变现实了,无论男女,可能纯真的爱情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发生。”

    “所以我觉得还是年纪越小的越纯洁,越应该珍惜。”

    “我觉得只要人能分辨甲学校比乙学校漂亮并且喜欢甲学校或者数学老师人不错物理老师就是一混蛋的时候,这人就完全具备独立喜欢人的权利和能力。”

    先批第一个“我觉得”。无论男生,可爱的纯真的爱情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发生?难道人类历史上在学校产生以前从来没有爱情?那整个人类就是非爱情的生理活动的产物!想一想,自己出一身冷汗,呜,多么可悲!难道没有机会上学人们就没有爱情?张承志《黑骏马》里面美丽而朦胧的初恋故事应该是在撒谎?!难道毕业了就没有爱情?大多数人都是毕业了才谈恋爱结婚的,可是夫妇恩爱同甘共苦白头到老的并不鲜见。

    第二个“我觉得”更加可笑,难道年纪越小越好?韩寒真是不喜欢数学的,他连一个最底线数学也不加进去。第三个“我觉得”与第二个“我觉得”有异曲同共之妙,只是更加让人吃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能分辨甲学校乙学校哪个漂亮,也会喜欢一个老师不喜欢另一个老师,她们是不是“完全具备独立喜欢人的权利和能力”?

    根据以上三个“我觉得”,韩寒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我爸妈或对方爸妈出于道义上的原因能够出面阻止,但是出现一个人民教师掺和在当中实在很说不过去了。好可笑一个或许!好一个出于道义!难道在一个法制社会不应该看看法律怎么说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即《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指的儿童(18岁以下的任何人)。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依法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学校由校方行使监护权。韩寒说话可从来都不管合法不合法的,只要我觉得行就行,老子天下第一,这是正是许多未成年人令父母老师操心憔悴的原因。

    中学生恋爱的问题,各种媒体上发表的东西已经太多,不再赘述。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谈恋爱对眼下的学业和以后的事业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我”觉得,最好是不要谈恋爱。这个加了双引号的“我”,是有相当大的代表性的,与韩寒那个独一无二的“我”全然不同。

    韩寒写这个东东的背景是,他已经有了敞篷车了。有车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恋爱的问题》只有短短的几百字,韩寒的”敞篷车”就出现了四、五次。一个青年或少年突然获得巨大的财富,很容易忘记自己姓什么的。我的三岁的小孩甚至比韩寒都理智,我给孩子一个一元硬币,她从来没有得过这么多钱啊,高兴得不行!可当叔叔阿姨们问姓甚名谁时,我孩子的回答很正确:“我姓丁!名叫丁煜丹!”

    但愿天下有情人不要像韩寒,有了敞篷的车,就变了,“然后随着时间过去,这样冲动也越来越少,不像上学的时候,觉得可以为一个姑娘付出一切——对了,甚至还有生命”。

    3)学校的问题

    关于学校的问题,韩寒提了两个,一个是腐败,一个是乱收费。这都是确实存在的,不容否认。

    腐败是老百姓人人痛恨的,但愿哪年头真能把它治住;乱收费是老百姓人人头痛的,但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好好刹一刹。

    4)军训没问题

    韩寒连军训都大加诽诟,很奇怪的,我们学校年年都有军训,学生也喜欢军训。军训就在操场上进行,许多家长都在栅栏外看,看见自己的孩子英姿飒爽,他们很自豪!

    军训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回想当年我们高中军训的情形,依然能产生兴奋之情。军训一般以一个班为单位,当一个班集体排着整整齐齐的方队,喊着整整齐齐的口令,迈着整整齐齐的步伐,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训在行进时,那种自豪自信的感觉,真是爽极了!我们还喜欢听教官讲部队里的故事,教我们打捕俘拳,跟我们比赛做俯卧撑……中学生涯里,军训是颇值得回忆的段落。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军训,就像有人不喜欢足球,都是可以理解的。

    学校军训的目的并不像韩寒所说的,就是“让学生吃苦”。真要让学生吃苦,应该把孩子们赶到农田里去,体验一下值么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什么叫一谷一粟,来之不易!学校军训,是为了使增强学生体魄,增强团队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可韩寒说,爱国之心在看中国队踢世界杯或者中国使馆被炸时都在体现和培养!这是什么话?世界杯四年一次,难道四年才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那世界杯结束后入学那一届中学生,整个中学阶段根本没有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说中国使馆被炸可以培养爱国之心就更令人气愤了,这简直是汉奸说的话。新中国成立54年以来,驻外使馆被炸就这一次,是不是54年爱国之心培养这一次就够了?等到使馆被炸主权被践踏再培养爱国之心,不嫌太迟了吗?!

    从《军训的问题》来看,韩寒讨厌军训主要是怕苦。韩寒是一个怕吃苦的人,且看他把怎样的事看成最大的苦——“学生寝室没有空调,而9月份开学以后天天温度不下35℃并且不能发出声音,扇扇子就是最大的苦了。”不能说小话,扇扇子就是最大的苦了?中学生们看到这里,应该想想你扇扇子的时候你的父母在干什么。

    想起《水浒传》里的歌谣:赤日炎火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公子王孙把扇摇觉得是自在,可是不少韩寒式的孩子们把这件事当成“最大的苦”,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工人农夫擦鞋匠小商贩等辛勤谋生的人啊。

    5)也谈语文的问题

    我不是教语文的,语文的问题,本来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可是从韩寒的“我觉得”式的论调里又得到不少勇气,我虽然也不懂语文教学,不妨效法韩寒,也来几个我觉得——错了并不代表专家意见,只是我,一个中学物理教师,“觉得”而已。

    韩寒在语文方面是比较自信的,《语文的问题》他写了二十页,若论字数,在《通稿2003》里面都是份量最重的了。啊呀,我不禁为那些被无端谋杀的纸张和造这些纸张而砍伐的森林痛心!

    韩寒认为“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且看他说发表了一些什么高见。

    第一个高见就吓我一跳,“(语文)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我们大学里还开设语文呢,难道那么多语文课都谋杀我们的宝贵青春?!仔细回想一下,还不至于此,就本人而言,在大学里得到很多现代诗的熏陶,和古文的熏陶。如果不是因为高中大学都开语文课,我也没有笔力能在这里对韩寒说三道四了。北大北师大中文系的才子一茬茬地出,想必他们也是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不然就叫笔墨系了——有笔有墨就行,还学什么语文?人家初中以后基本上不需要语文了。

    韩寒之所以说初中以后不需要语文,是因为在他看来“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难道语文的责任(或功能)仅仅是教人识字和遣词造句?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广义)作品,承载着该国家或民族的漫长历史,在历史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复杂情感……其内容涵盖之广,不是我一个物理教师可以轻易列举的。因此,教人识字和遣词造句仅仅语文这一门课程存在的理由之一。通过语文的学习,还可以增强文学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学习本民族历史,继承前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举个例子说,学习《岳阳楼记》,难道除认了识几个生字之外,读者丝毫不会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所感动?读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者丝毫不曾感觉到字里行间弥漫着的轻烟般的忧愁?

    因为对语文的教育功能认识片面,韩寒对语文的批判渐渐就变为对作文的批判。不少孩子像韩寒一样,把学语文简单化为学写作文了。因此,我们不妨聊聊作文。

    韩寒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来着,在读了《通稿2003》以后,我就知道这是韩寒的特长了。韩寒以自己的文章《好吃的水果们》为例为说明问题,这篇“文章”(如果也算文章的话)很短,不妨全文照录: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对于这个东东(只能这样称呼了),韩寒说,有人说看不明白,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由此可见,“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谈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明白什么人在说看不明白,什么在说这是不错的文章?想必是写请假条都被老师捉住错字的同学吧。可以断言,即使韩寒将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好吃的水果们》都不算是艺术!如果这样的东东也算艺术,那欠条便条请假条处方笺电话缴费单通通可称为艺术,中国成为艺术大国,世界成为艺术世界足以向外星人炫耀了!你可以闭着眼睛说你的情诗比海涅好多了,可是这个世界还是有它的标准的。你自己嘀咕倒还没有人知道,到公共场这样大声喊叫人家不以为你脑瓜子有问题才怪。

    韩寒又说,“议论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韩寒又打自己嘴巴了,有自虐心理么?既然议论文不该存在,你写《通稿2003》干什么?别说标准只有一个,这个世界还是宽容的,《通稿2003》尽是胡说,人家照样允许你出版来着!

    韩寒对限制文字长度极其反感,“最后,一定要将这件烂糟事写800个字以上”。的确,文章不能以长短论好坏。唐诗那么多五言绝句,只二十个字,流传千古!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几万字。可是作文,尤其是中考高考这样重大选拔性考试中的作文,它最重要的功能是选拔而非艺术。既然是选拔是主要功能,那么不规定长度是不行的。都写一个字,文学家来写和中小学生来写不什么分别!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文章稍一点,就知道谁的笔力功底如何了。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从开局只下5手棋,初段和超一流是看不出什么分别的。

    韩寒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会有人说不得:错,作者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而且选择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可能韩寒真不明白也不一定,我姑且代替语文老师们解释一下。读文章如同吃鸡,看一眼当然也可以得到一个整体印象,要细细品味,要多多消化,不一点点拆开来是不行的,总不可能一个整鸡儿吞下去!实际上别说一个整鸡,一个小土豆要囫囵吞下去都容易噎着。

    文章写了既然给人看,当然也就由得别人来评说。评的人多了,时间长了,渐渐会形成共识。拿来考学生的文章一般是这样的文章,如果学生提出的观点有悖常理,就应该判错!至于“拿上个世纪就死了的”作者的文章来考试,那是因为这些文章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有价值。中国历史上文学大家多的是,总不是至于拿一篇《好吃的水果们》叫学生背诵或理解。

    韩寒讨厌作文,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他“参加过很多次学校的作文比赛,成绩之差,让人发指”。现在韩寒出名了,并不等于他参加作文比赛时就已经作文很厉害,即使很厉害也不一定就次次比赛发挥好。就是名字,也不是每篇文章都精采。绝不能因为韩寒成名的,就把没有给他作文评奖的比赛和评卷老师说得一文不值。客观的来说,那些比赛至少给了韩寒作文比赛锻炼,这对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是极有帮助的。

    韩寒还讨厌背诵和默写,因为“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通稿2003》里面,出现最多的短语就是“我觉得”——过去没有背和记,别人怎么“觉得”的根本不知道,如何不多写几个“我觉得”,怎么凑够字数?!

    实在记不住倒也算了,人的记性有好坏。可韩寒记不住就说人家东西不好,不值得背记,“首先的问题是我觉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精彩的。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这招是从狐狸那儿学的,吃不葡萄就说葡萄酸来着。用韩寒的观点来看,既然精彩的东西不必记,不精彩的东西更不必记,那么博闻强记、学富五车的学者都是社会的累赘,只有脑子里空空如也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

    6)考上大学是光荣的

    既然没有上大学,不把大学生说得一点脾气没有,韩寒是不甘心的。人家的潜意识里,我没吃过的葡萄怎么会不酸?怪事!

    要说大学生的问题,我这个老大学生是有自知之明的。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各式各样的思想潮流在同一个时空里冲击碰撞,许多人会迷失方向。于是不思进取者有之,偏激狂妄者有之,挥金如土者有之,专事泡妞者有之……问题多多啦。问题虽然不少,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的高层次人才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还将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我所说的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是社会主旋律方面的人才,并不是指那些哗众取宠的“天才文人”和“美女作家”,也不是指一曲成名一演成名的娱乐明星。比如说,发展就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经济科技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

    可惜韩寒没有上大学,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他以为“中国学生的问题往往翻来覆去都是这几个”。实际上,韩寒只着重谈了一个问题,“大学生是最眼高手低又什么都不会的人,不知道怎么和人谈事情能够成功,不知道怎么自己独立去解决事情,不知道事情出了变化后应该怎么解决,因为这些在学校里都没有学过。”

    的确,这种现象甚至还比较普遍。但是这是走出学校到步入社会必须经历的过渡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你韩寒第一次跟出版社签合同就会讨价还价来着?说不定你鼻涕兮兮两腿哆嗦呢。并且这些过渡期问题,如与人谈事情,独立解决问题不找老师帮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解决的。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无数在岗位上站稳脚跟甚至挑大梁的大学生们就证明了这一点。与大学期间学专业技能相比,适应社会相对容易一些。再说,一个编程很厉害但是不会说话的大学生想必不愁找不到程序员的饭碗,一个嘴皮子很厉害连C语言和JAVA都不知道是什么东东的社会青年,无论如何不可能做程序员。当然啦,人家韩寒还有说法,“可能今天的任务就是公司的传真机坏了,给你1000块钱去买一台市场零售价应该是1300块钱的传真机来,或者是一个小时里把它随便抱去给修好了。”如果主要工作就是跑腿,店小二一定比大学生厉害。

    数落一通大学生,接着,韩寒又欺侮应届大学生:“尤其是应届大学生,“首先怎么做都要从头教起,不能上一来就发挥作用。”怎么做都要从头教起?教什么?恐怕是如何打电话,使用传真机,到哪进而找开水以及WC在哪里之类。专业理论和技能,还得大学里学吧?临时是学不会的。

    总之,再狐狸怎么说葡萄酸,吃葡萄的大有人在。再韩寒怎么瞧不起大学生,考上大学还是光荣的。但愿我的学生多多努力,都考上大学。

    7) 如果数学只学到初一就可以了

    《数学的问题》这一节,作者写得极其凌乱,这其实就是数学能力逻辑能力差的表现。武术有“乱拳打倒老师傅”之说,如此凌乱,只有见一句驳一句,没法成体系。就像语文老师给学生改作文,写得毫无章法,先改改病句错字再说。

    韩寒说:“我确定下来那些高科技的领域中将没有我的身影的时候,我觉得高中的数学实在是太浪费了。对于百分之八十的人来说,这个部分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四五年以后完全的忘记。”按照韩寒的观点,只有搞高科技的人才应该学数学,学科学。可是社会结构总是成金字塔形的,若想要那个高高的塔尖儿,必须有一个大大的塔基。世界足坛上活跃着不少巴西明星,还不是因为巴西足球群众基础好。什么叫群众基础?街巷里小孩子在踢,酒巴里大人们在议论,球场边无数人在充当场外裁判和教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百分之八十的人来说(借用韩寒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搞数学搞高科技,他们对数学(理化生等学科也是如此)的理解和重视就是对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莫大贡献!

    韩寒说:“数学其实学到初一就够了。……当然你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定型,不知道学了有没有用。我想说,一个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居然还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失败。”这段话真叫自打嘴巴子。上下文联系,“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定型”,明显指的是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定型,难道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才初一?!

    韩寒说:“而且如果有觉得浪费的就取消,那学生在学校里就只剩下体育课了。”韩寒在体育方面有天赋,还尝过体育特长加分的甜头,他对体育情有独钟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体育课搞体育运动不是因为“特长”,而是任何人都有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的必要。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磨砺品性,健全人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而不光光是爱学什么学什么。中学教育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面对的群体数量越宠大,要求中学教育自身的包容性越宽广,因此学科繁多,是为必然。如果希望接受特殊教育,大可以到各种特殊教育学校去,如武术学校,足球学校,围棋学校,电脑学校……实际上,即使特殊教育也不仅仅只学极其狭隘的一门两门手艺。中国武术,谁不知道它博大精深?武术中任一门兵械,又有多少种套路?任何一种套路,又有其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历史。

    韩寒说:“可能有人会说,数学是所有人应该学习到很深的程度的,因为那样能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想说的是——那是扯淡。逻辑思维的能力一大半是与生俱来,另外一点可以靠后天培养,但是是否就一定要数学去完成培养的任务呢?那真不如去看侦探小说。”这个说法颇为巧妙,有四两拔千斤的味道。好比吃饭也可以练臂力,你何苦去辛辛苦苦举哑铃?用锄头也可以挖土方,为什么花那么大价钱买挖土机?走路也可以到北京,你为什么偏要乘飞机火车?不同的技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有不同的训练工具和方式。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无限期地练习下去,因此尽量采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就是最好的工具。不可否认,看侦探小说当然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只可惜放眼世界,不论西方诸哲贤东方诸贤,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用侦探小说代替数学的主张,比之韩寒,皆不可望其项背。

    韩寒说:“我也没有觉得刑警队的警察们数学好到什么地方去。”如果韩寒读过高中,如果他恰巧又在我的班里,极有可能他做过这样一个题目:警察来到车祸发生现场,他们要认真丈量汽车急刹车时留下的痕迹,为什么?因为综合滑行距离、动摩擦因素和车重等数据,可以计算当时的车速。众所周知的美国连环杀手一案中,子弹比对曾是侦破重点,刑侦人员通过弹道测试发现,有六起命案的子弹都是用0.223口径的来福枪发射。如果这些刑警数学只学到初一初二,只有数弹壳的份儿。

    因为写过长篇小说的缘故,韩寒颇为自信地说:“你们不曾写过长篇小说。你不知道那些国内外的数学很差的写东西的人当中,有多少可以将一个故事写到滴水不漏?有多少学历很低,只会进行三位数运算的妇女们,能从事业有成,文凭很大的老公身上揪准一切蛛丝马迹,进行精密的分析和推理,最终成功地捉奸?”韩寒用这话来忽悠人时,我想问他有没有对“那些国内外的数学很差的写东西的人”和“只会进行三位数运算的妇女”进行调查,有多少真正是数学很差?就算真是数学成绩差,那也只是没有学好。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逻辑思维的能力一大半是与生俱来。那些人虽然在学校数学差,毕竟还有一大半与生俱来!

    如果中国人数学只学到初一,将来就请外国初二初三的学生们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做数学普及讲座吧,广大中小学生们,你们愿意吗?

    8)后进生的三个通病

    在《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这一篇,韩寒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后进生”的通病。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是后进生思想工作的关键。因此首先得感谢韩寒,在校生因为种种顾忌,不一定敢说出心理话,即使敢说也不一定有韩寒这么清晰的表达,即使有这么清晰的表达也不一定有机会发表,让全社会都可以来评论。

    这三个通病是:第一,不分主次,不管课程的轻重缓急,全凭个人喜好决定学习的投入度。第二,不务正业,游戏人生。第三,片面发展,不能正确理解全面发展。

    先说第一个通病,不分主次。

    韩寒说,“在学校里有很多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地理历史政治体育音乐等等等等。学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以什么为基准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区分。比如说大家一个姓,但是偏偏英语比音乐重要。”从这话可以猜想,有很多学生不一定就知道不同的学科为什么有不同的地位,该重视的学科没有重视,结果成绩上不去。

    道理其实很简单,单从技能这方面来说,不同的学科培训学生不同的技能,有的技能适用范围广,大家都需要;有的技能适用范围窄,只有少数人需要;有的技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在社会上立足谋生作贡献的必备技能;有的技能对大多数人来起娱乐休闲和调节生活的作用,只有少数人以之为业……正是因为如此,学校才把不同的课程放在不同的地位对待。你也可以说,每门课程都学好有什么不可以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人的生命有限,在校学习的时间更是有限得可怜,无奈,只得分个轻重缓急。这个区分并不是随意的,不是哪个校长头脑发热就可以把体育音乐放在第一等重要的地位去。区分的原则是要符合现代社会对绝大多数现代社会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比如唐代对诗最重视,哪个诗写得好就可以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宋代对词特别重视,谁的词出众特别受人尊敬;在铁木真四处征伐的时代,武艺高强精通兵法的人就可以得到当朝重用……不同的时代对那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要求,那个要求通常可以代表当时社会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还没有发展到极度富裕的大同世界,推进生产力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依然是最高目标,因此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大的学科就显得更加重要。

    就学生个体而言,学好重要学科对今后适应社会的要求是相当有帮助的。

    当然,你也可以马上走到另一个极端:“我踢足球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拉小提琴就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梵高一幅画还卖上千万美元呢!”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普通教育,韩寒诽诟的也是普通教育。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有特殊教育可以供其选择。足球学校,围棋学校,乒乓球学校,艺术学校,厨师学校,车工学校……多了去了。

    再说第二个通病,不务正业。

    第一个痛病是认识论的问题,算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第二个通病的思想根源。因为认识的不全面,行为当然会有失偏颇,甚至偏激乖戾。或踢足球,或打篮球,或上网,或看武侠言情……这些东西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处理得好还可以丰富中学生活——这也是它们在普通中学应该起到的作用。可是有的中学生对这些“副业”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就拿上网来说,中学生上网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到了有关管理部门中国不得不强行“零点断网”的程度。可就是这样,还有网吧绕开障碍非法营业,还有中学生半夜爬墙出去上网。如此种种,令人痛心。学习荒废了,干什么去?当球迷可以拿工资养家糊口吗?还有谁给你钱上网买闲书?当然,厚着脸皮向父母要也算一种途径。也有的继续上大学,像我在序言里所说的那几位同学,基础太差,几乎一窍不通,上大学也只能是继续不务正务了。不过,对中国教育还是有贡献的,交了学费嘛。

    最后说第三个通病,片面发展。

    这个问题有许多专家教授对韩寒说过,我在序言也有提及,不想说得太多。过早的片面发展,放弃那些不感兴趣或者难度大的学科,是非常可惜的是。人们常常把青少年比喻成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描绘美好的人生。那么片面发展,相当将这张白纸撕去一大块,在剩余的区域作画。这画当然也可以很精致,画得有原来那么大则是不可能的了。画脏了要换个地方画,腾挪空间也十分有限。

    专家们教授们都为韩寒不上大学可惜,但是韩寒不以为意。韩寒以后到底会发展到怎样?会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情形?

    大家都有眼睛,可以瞧着。

    9)如果我们不记得历史

    一个对背和记极反感的人,对历史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韩寒《历史的问题》很短,包括标点符号只有532字。

    韩寒喜欢历史,“其实历史是一门有趣的课程”,而且,“历史的作业也是很轻松的”。

    好一个“有趣”,好一个“轻松”!

    如果韩寒当年的历史老师看了这样的话,一定很懊丧:“第一节历史课,我开宗明义的那番话,这小子怎么一句没记下来?”历史老师上第一堂历史课,不来个开宗明义说明历史重要性的,几乎没有。即使偶然忘记了,其后也必然补上。不信?可以去问问历史老师。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现实的:历史课学生不重视,所以有必要先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使人产生民族自豪感,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格……第二个是原因是历史的:每一个知道点中国近代史的人都有一份特别沉重的民族情节,历史老师更是如此。记得中学时,历史老师谈起八国联国入侵中国的种种劣行,日军侵华犯下的种种暴行,总是那么慷慨激昂。师生们都狠不得时光可以倒流,可以拿着武器,加入义和团,或者到丁汝晶的战舰上去,同民族英雄们一起痛击强盗。

    可是,也有人像韩寒一样只拿历史当有趣的东西来看,“因为凡是有资格记载到历史上的,必然是不凡的人物或者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韩寒之类就敢于坦言“真不知道拿破仑是几几几几年几月几日失败的”。中国人不知道滑铁卢之役的日期没有关系,如果连“二十一”、“七七”和“九一八”都不知道就可悲了。

    如果我们不记得历史,说不定哪天某位中国影星又会穿上印有日本军旗的上衣,在T形台上无耻的招遥!而台下的中国人们,只知道狂热地拍照……

    10)中文也是外语

    《英语的问题》中,韩寒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国力和历史等等原因,我们要被迫学习一门外语”。“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拿人民币来衡量,那我们就不用学习外误了”……照这个逻辑,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们都不用学外语了?尤其是美国人,因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拿美元来衡量的。可是美国越是富强,学的外语越多呢。在美国中小学,中文与法文、西班牙文等8种外语并列为美国9大外语教学项目。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与别的国家和民族打交道,不懂人家的语言是不行的。当然,韩寒看了这话或许又会来个“我觉得”:我觉得,如果中国国力足够强大,人家要与我们打交道,自然会讲中文……这种思想与清朝统治者的思想盲目自大何其相似!鸦片战争前,清廷以“天朝大国”自居,把其他各国视为“蛮夷小邦”,不屑一顾。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国在什么方位。大学士徐桐则有句名言:“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挨几顿痛打之后,“天朝大国”终于认识到“蛮夷小邦”的厉害,要“师夷之长以制夷”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师人之长,补己之短,乃是一个理智的国家或民族不断吐故纳新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知,外语可不是像韩寒说的那样,“在父母在的情况下和自己女朋友谈情说爱”时才“可以派上一点用场”。韩寒不仅懒得看历史,也懒得看现实,就是现在的中国,有相当数量的父母英语水平比中学生强得多呢。韩寒比较喜欢的就是光凭自己脑子想,因为这比起学习人家的东西来要轻松得多,想来想去,终于有了三个发现,“一来很多国外的东西是比较有意思(具体有意思就说不清楚了),二来可能方便嫌外国人的钱(也方便给外国人送钱),三来……其实我真的想不出有什么很大的理由(真会搞笑啊,去演小品什么蛮合适的)。”

    韩寒觉得学英语代价太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学到大学毕业,十年!十年代价大不大?大。有的幼儿园和小学就学英语了,那代价可以算是“天价”。代价大不要紧,做大生意就要大本钱,关键要看值不值!到底值不值?这个可不好说,万一有人学了十年十几年一辈子用不着,那就不好说了。况且大多数人不能把外语从脑子拿出来称斤论两的卖钱。但是看看晚清闭关自守愚昧不化所付出的悲重代价,我们就知道掌握外语的重要性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要知彼,首先要听得懂人家的话,看得懂人家的文字。或许你会觉得学十年英语太没意思,那你下辈子投胎到美国去,你会更加叫苦,因为你照样要学十年十几年外语,甚至要学外语中最难学的中文!任何怕学英语的人,想想外国人学中文的万般愁苦,也就不觉其苦了。

    韩寒不愿意学外语,其实有更深刻的理由,“在什么别的本事都没有的情况下,学到头也只不过是一个翻译”。这话好熟悉,想想看,哪里见过?这种口气,在《教师的问题》里我们就领教了,“说真的,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来做去还是一个教师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看来韩寒这种人,一般的职业事业他是看不上眼的,只有《如何获诺贝尔奖》、《如何竞选总统》、《如何赢得奥斯卡奖》、《如何一夜成名》之类的非同凡响的课程才能让他们喜爱。可是人家当教师照样当出教育家来,古时有孔夫子,当代有魏书生。人家当翻译的,照样名垂史册:严复译《天演论》, 风行全国,再版出版数十次,使人们逐渐了解西学。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称为“傅雷体华文语言”。

    最后还得感谢韩寒,我们可以从他的文字里得到提醒,如果不懂英文,将来孩子们会当着我们的面用英语谈恋爱的!

    11)为班干部喊冤

    我们学校不大,也就两千学生。政教处更小,专管学生这一块的只有两个人,加要校团委书记,也就三个人。可是我们学校校友严明是出了名的,怎么管来着?靠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团委会和班干部。有许多事情,政教处和校团委并不与班主任打交道,而是直接交给学生干部们去做。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学生干部,两、三个老师怎么忙得过来?

    可韩寒竟然说,“所谓班干部,还是免了吧。”

    韩寒免班干部的理由有好几条。

    先说第一条,“小学中学都挺单纯的,何必这么早接触肮脏的事情。”先问韩寒,难道肮脏事情就不应该有人去做吗?世界上肮脏的事情多着呢,扫垃圾,掏厕坑,清理油烟机,洗衣物……可是环卫工、油烟机清理工、洗衣工照样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敬,因为他们在为大家营建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对社会有贡献。再问韩寒,当班干部是肮脏的事情吗?我倒是认为,全天下的干部中就班干部最高尚了。为什么?因为班干部不拿薪水,纯粹是为大家做义工,而且热情高高。可是有些享受过义务服务的人,竟然说当人家在做肮脏的事情!回想起来,我中学时,班干部是做过许多肮脏事情的。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清理排水沟里,他竟然用一双肉掌去捧又肮又臭的淤泥。这位同学姓周,现在当了小学教师了(同样是韩寒不屑一顾的)。

    韩寒给出的第二条理由是,“班干部滥用职权。”到底怎么样滥用职权?韩寒一个字也不说。这人可真横,骂人滥用职权却不需要理由!这人比秦桧还厉害,秦桧整人还要编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呢。想想也可以理解,有时候有些动物胡乱咬人,它有什么理由?

    韩寒给出的第三条理由是,“要这么多班干什么”。是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文体委员,要这么多班干部干什么?理由很多。首先,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点,应该有不同特长的人去干。当然也可以一个人把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等全干了,他那得既有组织能力,还得能写能画,还得学习厉害,还得体育厉害,还得能歌善舞……一个人能行吗?其次,每个岗位对学生有不同的锻炼作用,多设岗位,可以多锻炼人才。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锻炼机会,有时教师还采用轮换制呢。为了使能力不是很强或者自觉性不是很高的同学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老师有时候就让他(她)去当班干部。这是帮助学生的有效方法,有什么不好?第三,学生到学校来,主要目的是学习,当班干部多多少少会影响学习。如果一个人任务太重,他学业怎么办?不信你去问问高三同学,谁愿意当班干部?学习紧张,高考迫在眉睫,当班干部的同学是抱着为大家作贡献的精神在做义工。当然,这种感觉韩寒没有,人家不到高三早退学了。

    韩寒给出的第四条理由是,“废物多倒也算了,就怕出败类。”有根据没有?人家懒得说。人家的风格是“我觉得”怎样就怎样。我想起阿Q的名言,“我说什么就是什么……”高三的班干部也有看《通稿2003》的,不知道他们如何难受。

    韩寒给出的第五条理由是,“做了一条杠子两条杠子三条杠子的小方片挂在臂膀上,显示职权的大小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的区别。”这应该说的小学,中学的班干部是不戴杠子的。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副班长在班长面前点头哈腰等级现象。

    我要到县太爷衙门去敲鼓,为班干部喊冤啦。

    12)美好的校园

    看了《性格的问题》,就知道在韩寒看来学生的心理十分阴暗的。“学生从心理上表现到行动上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有变态、自杀和犯罪。变态其实不用多说,好坏学生基本上多多少少都变了少许态,自杀也是多少年多少国家都有的问题。在青春期里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无数人想自杀。……在青春期里,除了还没发育的,眼睛能看见的大部分都在玩忧郁……到了现在还流行叛逆的……就算学校提倡多走楼梯有益健康都觉得不顺耳非得跳楼才满意……成绩差的,不会做试卷而被无数人认为没前途的心理素质倒是比所谓优等生好多了。大家似乎都不为前途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变成一个小混混了,万一又什么本事没有,至少还可以做城管嘛。 ”

    对中国校园环境一点不懂的外国人看到这些文学,一定为想象出一个阴森恐怖的校园景象来:校墙上装着铁丝网,加了高压,在噼吧噼吧闪电火花;角楼上有老师拿着冲锋枪居高降下的监视着,到了夜里他还会打探照灯;教室寝室窗户也装了钢筋网,免得学生跳楼,尽管这样,屋子里的学生还在打洞,企图打个洞跳出去;特别难管教的学生,给他上脚镣,套在课桌上,免得逃课;一个个学生脸色阴暗,忧郁,甚至用铅笔刀割脉;玩世不恭的,等着毕业做小混混……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听听外面,并没有人喊打喊杀喊救命喊无聊,篮球场上传来的是篮球拍击地面的声音,同学们无拘无束地大声说话。今天天气很好,冬天的太阳总是最适人的。想必足球场上更加热闹,初中部高中部足球高手都不少。女生最喜欢打乒乓球,那十几张乒乓球桌子一定又是爆满。一定有勤快的同学在洗衣服,边晒太阳边洗衣服真是一种享受。林中曲径一定有不少人在散步,说着体己话,一边听音乐。石桌上的棋盘应该像往常一样在进行楚汉之争,我们学校有个同学拿过区象棋比赛一等奖的。晒着太阳看书的学生自然不会少,这是校园常见的风景。如果去教室里看看,一定有勤奋的同学在学习,他们是最珍惜海绵里的水的……

    我喜欢校园,校园是多么美好。可为什么韩寒眼里的校园那么阴晦无聊?你听韩寒怎么说,“上学的时候一拨拨接触过不少接近犯罪的人,就是说凭那些人的性格和行为,犯罪是时刻的事情”;“我接触的很多从小调皮捣蛋的或者红灯高挂的”。请注意,这些人都是韩寒接触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归。韩寒就是一个叛逆性强,调皮,红灯高挂的,他所接触的人当然也有相当的共性。于是乎,就形成了一个阴暗的小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不了解人家是怎样积极向上的生活着,反倒以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可能是全球性的问题”。白沙在泥,与之俱黑;麻生蓬中,不扶自直。学生阶段正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生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对自己的性格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时候老师会建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学习优秀的学生交朋友,甚至有组织地组织学生“结对子”。

    风景是人看出来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看到不同的风景。面对万顷碧荷,诗人会写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诗句,也有人只顾撩开荷叶,去看底下的污水。这人如是环保工作者还好,如果他只是要往污水里再添一口痰,那就煞风景了。

    13)学会自我加压和减压

    在《通稿2003》这个小书里,《压力的问题》这篇是最短的,五百字还不到。用韩寒自己的话来说,对一件事情我就只能发表500个字的看法,这并没有错,关键是有没有内容可看,内容是否精彩。

    一看内容,非常失望, 除了“我想”,“我想”,“我想”,还是“我想”!要么就是“我发现”,“我有时候也会感叹”。一个动辄以“我”字打头来发表观点的人,他的观点不来自主观臆断那才是怪事!当然啦,人家不愿意背和记(前面已经说过),别人的东西当然无法借鉴,自己经历又相当有限,只好一边挠头皮一边不着边际的“饿想”了。想到哪写到哪,反正不懂事的读者只认名字买书,买了又不能退钱。

    且看韩寒饿想老半天,有什么重大发现没?一看吓一跳,韩寒发现“所谓精神压力都是扯谈的,而且是天生的”。啊!真是天才,同一个句号管辖的文字都可以自相矛盾!既然精神压力都是扯谈的,那就是说精神压力根本不存在;不存在在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天生的?你可以说鬼神都是扯谈,同时你绝不会自打嘴巴补一句鬼神都是天生的。

    在这个不到500字的精品里(仅有500字拿出来发表,不是精品是什么?),有360多字在讨论精神压力大于经济压力还是经济压力大于精神压力,算是颇费笔墨了。讨论的结果是亿无富翁的儿子参加高考,考烦起来就会说“爷不考了”!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是什么关系?一字没提到。在韩寒看来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没有半点关系,因为精神压力是天生的。如果精神压力是天生的,哪我明白为什么婴儿一生下来就哭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一生下就哭,想必是因为他们受到世俗的压力,在他们刚出生就因为未来会恋爱爱到父母的责骂,多可怜的一对啊。萨达姆一生下来就哭,想必是受到英美联军的巨大压力,他小时候捉迷藏特别厉害,一定是被这种压力逼迫出来的。就拿韩寒自己来说,他一出生也哇哇大哭,并且还有可能特别响亮,那一定是感受到将来七门课挂红灯的精神压力了。

    其实,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不会直接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在我们感知外因之后,结合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当时的情感需要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的,精神压力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调节精神压力。既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也可以化悲痛为绝望,并且压力的大小可以自己调整。例如,考场上一道题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外因。如果你的思维活动焦虑无比,啊呀,这道题我做不出来,成绩就差,高考就不能上线,不能上线可就麻烦了? 要不要进补习班?哪里的补习班好一些?再不上又怎么办……这样一来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你的理智防线甚至可能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崩溃。高考失败后自杀的人,往往是自己给自己无限加压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压和减压。压力太轻松懈散漫的时候,要想想这样下去会导致什么后果;压力太重,喘不过气来,睡觉也不安稳,要想想车到山前必有路,太阳明天还会升起。韩寒在《压力的问题》最后一段无意中提到,“在学校这个只有精神压力和自称精神独立的地方生活其实是没有什么压力的”,这其实就是自我减压的结果。成绩越差,越怕爸妈和老师批评,越担心前途,精神压力越大;成绩总是差,从来没有起色,这时候就会自我减压,就会出现韩寒在《性格的问题》提到的心理活动,“大家似乎都不为前途担心,找不到工作了,变在一个小混混了,万一又什么本事没有,至少还可以做城管嘛。”

    亲爱的学生朋友,你注意自我调节精神压力了吗?

    14)拜托,不要拿弱势群体和平凡人开涮

    “我(韩寒)对中国有过多的专家很有意见”,这是《专家的问题》的第一句话。韩寒对专家的憎恶,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专家们弄得人家很不愉快。

    一个两个专家滥竽充数,也是免不了的,美国总统还有伪劣角色呢。问题是韩寒“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场合也接触过为数不少的文学哲学类的专家教授学者,总体感觉就是这是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简单地说就是最最混饭吃的人群。”想不过我们眼中的社会精英在韩寒眼里竟然素质极其低下,最最混饭吃!

    既然人家是混饭吃的,那你韩寒去混混看?你韩寒能取代他们哪一个的位置?当然他们也不能取代韩寒,知识越渊博的人越自谦,人家可没有韩家小子这么轻狂。

    韩寒之所以毫不顾虑的嘲笑专家教授学者,主要是有《三重门》做后盾。韩寒嘲笑在央视《对话》节目与他交流的两个专家就说:“这两人这辈子所有写过的书的销量的总和的三倍都可能不及我一本书一年销量的一半”。《三重门》卖了一百多万册,的确是奇迹。在中国,一本书印到百多万册的本就很少,十几二十岁印书百万的几乎没有。看来,只有把范围扩大,或许在全世界能找到几个年纪轻轻就印书百万而又愿意千里迢迢跑到央视与韩寒“对话”的人。但是,那时韩寒又会说,中文你没我懂,你拉倒吧。

    其实一本书的思想价值与销量没有简单的正例关系,并不见得所有销量比《三重门》低的书价值都比《三重门》少。我相信《哈利·波特》系列的销量比《吉檀迦利》林要多得多,是不是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如此?在市场上,越是价值低廉的东西卖的数量越多。比方说沙子,人家一卖就几十吨;而黄金,仅以克拉为单位。

    不喜欢专家到也罢了,喜欢谁不喜欢谁那是人家的权利。可是韩寒不喜欢专家教授学者就拿他们与民工比,“世界上死几个民工造成的损失比死几个这方面的专家要大得多”。不喜欢专家,干嘛咒民工死来着?读读《通稿2003》,我们不难发现韩寒的一个癖好:拿弱势群体或他认为地位卑微的人开涮。在《压力的问题》里,涮卖烧饼的爹妈和乞丐;在《性格的问题》中,涮城管;在《干部的问题》中,涮饭店保安和停车场看车的;在《数学的问题》里,涮只会三位数运算的妇女;在《大学生的问题》里,涮应届大学生和中国女大学生;在《语文的问题》中,涮按摩小姐和戏子;《教师的问题》专涮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顺带把全体师范生和师范学校涮一个遍……

    唉,一旦开上了敞篷车,“冲动也越来越少,不像上学的时候,觉得可以为一个姑娘付出一切”,在这样的人眼里,除非你钱比他多,车比他好,他是瞧不上眼的。说这话是有证据的,证据就在《通稿2003》里:此书一共插入韩公子五幅玉照,有三幅在炫耀他的跑车,一幅在炫跑车道!另一幅两眼望着天,没车——那时他还没有呢!如果不看文字光看图,人家会以为是车模作秀来着,还男车模啦,很新奇的——这车型是不是专为女士设计的?

    一个人一旦到了乐滋滋炫耀身外之物的地步,内心的空洞无聊可想而知……不要以为我是瞎猜的, 《通稿2003》就是韩寒无聊的证据,因为韩寒在《自己的问题》中不小心说道,“我可能只有在百般无聊下才能写点东西。”

    与不到500字的《压力的问题》相比较,《专家的问题》算是长的,可是80%用来报私仇,数落在电视节目中与他对话的专家。如此狭隘,不说也罢。

    只是想对韩寒说,请你不要动辄拿弱势群体和平凡人开涮。

    15)也谈高校招生

    韩寒对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不屑一顾的。这样说其实没有道理,韩寒对骂中小学教师还充满热情的,并且把这活儿放在第一位。还好韩寒没有上大学,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猜测无比英明,大学教师比中学教师还死笨,“往往学历越高越笨得打结”,“过高的文凭其实已经毁了他们”(见《通稿2003》序言)。这是“酸葡萄理论”的又一个境界:我没吃的葡萄都是酸的,酸的东西吃多了伤胃。

    既然大学教师这么笨,热情洋溢地臭骂之后,人家又会以“我觉得”的著名句式下一个惊天结论:中国大学都停止招生算了,免得误人子弟,浪费国家资金。因为“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在学习”(见《通稿2003》序言)。

    虽然没有上大学,以韩寒胡说八道的天才,写一篇千字文并不很困难。对大学不甚了解,没关系,多来几个“我想”、“我觉得”不就行了?况且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是我想我觉得!

    还是谈正题,说《招生的问题》吧。

    任何事情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像美国专门研究核武器的利弗莫尔实验室,如此高度机密而且管理严密的部门,竟然会弄丢与10万把锁有关的12把主钥匙!中国大学的招生肯定也有若干问题,比如地域性的不平衡等等。《招生的问题》却只谈了一个,大学的招生不公正,“大学招生肯定有黑幕”,“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除此之外,明摆着的不公正就是体育明星特招!

    招生有没有黑幕?也许是有的,我也没有能力去做调查,不敢妄下结论。但是现在一个能为广大群众所认同的观念(或事实)就是,好好读书能上大学。因为贫穷而上不了大学,这样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尤其是近几年,大学和政府对贫穷学生是特别关注,看看报纸就知道,好多地方做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不能上大学”的承诺。我曾在湖南南部贫困山区执教多年,也没见过谁谁考上重点大学没钱读,在家放牛刨黄土来着(既没有做小混混,也没有开赛车)。

    体育明星特招有没有问题?这个不好一刀切。体育明星为国家争得不少荣誉,似乎应该照顾一下。如果他们不搞体育,以他们的吃苦精神,考个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招进去之后人家能不能读下去?总不能弄到像个别同学那样,上了清华连SEX都不认识,给学校丢面子。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那位著名的同学想必也不好意思提自己的清华大学经历了。

    随便向吴承瑛致敬!绿茵场上挣得赫赫声名和宝马香车,却并不以此为资本寻求特招。

    最后想借机会对寒门子弟说句话,好好读你的书,即使你连去北京的车费没有,考上清华还是可以去读的!

    当然啦,像方鸿渐一样到外国去留学,然后买个克莱登大学的文凭,那是富家子弟的事情。

    16)关于《诗歌的问题》

    关于《诗歌的问题》,我几乎没有什么话可说。我不是诗人,对诗的理解能力有限,说的话无法切中要害,反倒容易成为笑柄。之所以也要发表发表“高见”,是因为对韩寒实在看不惯。韩寒自己是讲究用实力说话的,因此,碰到卖书比自己少的人,不论是考家教授还是学者,韩寒都是老不客气;若是碰见不服气的大学生,就用自己的赛车把人家的破自行车比下去!

    可是与诗人们相比,韩寒自己写了几首诗来着?他照样把现代诗和现代诗人说得狗屁不值。“在我几乎所有的书里,对现代诗都有很多的讽刺,并且对诗人有很大的不尊重,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啊呀,徐志摩,卞之琳,戴望舒,余光中,食指,海子,席幕容……这么多优秀的现代诗人,在任何一张纸片上看见他们的名字,我们心头都会涌起那些美丽的诗歌经典的句子。因此,我用不着在这里背诵几句让大家都来检查有没有背错。可是,韩寒说,“古诗中出现很多很多经典的句子,至于到了现代诗,完全就是胡诌,而现代诗的诗人,大都是吃饱了撑的。”韩寒是不是在极速飞驰几个钟头之后,从赛车里钻出来 ,头有点儿昏,所以才说胡话?可这东东是闹非典那阵写的,应该没有去赛车才对,纳闷……

    “在几十年的现代诗历史里,有写过几句不错的句子的,但是人都死了,而且都不是老死病死的,活着的,大都是在胡写。”想必韩寒因为赛事繁忙,多久没有看报纸了,前不久余光中还到大陆来呢,要么就是老诗人在胡写。

    的确,诗歌已经没落了,比起唐朝来说。

    每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黄金时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属于唐朝,现在诗的读者少,是极正常的事,也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如果中国从唐朝到现在,一直只有诗歌,那我们的文学底蕴,会显得多么单一!

    中国文学史上还有一件极奇怪的事,那就是没有轮回,一直向前走。周朝出《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开文学之先河。此后,先秦散文、楚汉辞赋、建安风骨、南北朝文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代有一代之主流体裁,各领风骚数百年。到现在的文学创作,好象还是以小说为主要体裁,也有人说是影视剧本网络文学。此后,一直会有新的文体出现吗?还是会呈现周期的轮回?谁也不得而知。总之,诗歌没有可能回到唐朝时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去了。因此,你若此对不感到愤愤不平,可以不从事诗歌创作。自有真正热爱诗歌超过热爱名利的人,在默默无闻地走在生命的诗行里。

    但是,我要向现代诗人们致敬!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诗,无数次地感动过我们!

    即使少有知音,现代诗人们还是可以从创作和阅读里找到幸福的。

    17)韩寒《自己的问题》

    人家自己的问题,不拿来玩弄中学生,我犯不着说三道四。

    只是顺便提一下,在《自己的问题》的最后,韩寒没有忘记炫耀他的EVO和V2,还有诸如EVO已经进化到第八代之类的时髦知识。想捡两个专有名词吓唬人的朋友,记得去看看啊。向往香车美女的朋友们,可以认真看看后记,那可是用FTO带“她”在外面过夜的美妙体验……

    后记

    今天是11月16日。这个东东是11月11日下午3点22动键盘敲的,到今天是6 天。这6天里,基本上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在写作:15日是星期天,写了序言和第一第二篇。以后4日因为要上课,只好在课余写。基本上是早晨写一篇,中午写一篇,晚上写一篇或二篇。有时候查查字数,连自己都不相信可以写这么快。

    晚上很晚才睡,最晚的一次是凌晨3点多钟,被子还没有睡热起床铃又响了。早饭通常是免了,边敲键盘边吸牛奶。中饭和晚饭也常常耽误,还好,照样可以吸牛奶。人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而我吃的是牛奶,挤出来的是什么?在我自己看来,是血,是生命。在别人看来,或者是草,甚至比草还不如……

    但是我依然感到欣慰,因为我说出了想说的话,说出了中国教育中国教师想说的话!这些话不说出来,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时,就会想起学生们或许都看过《教师的问题》,老师在他们眼中还有没有尊严?学生们或许看过《数学的问题》,这些高中生们会不会因为早已达到“数学学到初一就可以”的标准而洋洋自得?会不会相信侦探小说比数学更利于培训逻辑能力?会不会认为大学生都眼高手低上学还不如在街头做个小混混?会不会认为体育比数理化更重要因为罗纳尔多不懂数理化反而万众瞩目?会不会认为在屋子里摇扇子就是最大的苦?非班干部人是否会引用韩寒的话把班干部们说得一塌胡涂?

    我,一个中国教师,已经有了这些担忧,如果不能写给中国的学生们看,那是极不负责的。

    所以我看屏幕看到睛睛疼痛看到眼泪直流,宁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轮流让眼球休息,也不愿意在能写下去的时候关机休息。

    现在可以把磁盘送打印社打印去了,但是中国的学生们能早日看到。

  附:中国教育和中国教师是有许多问题,但是韩寒批的不是地方,我正准备从负面的角度说说中国教育……

标签: 骂人超狠超难听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