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诗人,病魔缠身,最终投水自尽

语录库 89 0

  明代张燮感叹到:“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甚者。夫其仕宦不达,亦则已耳。沉苛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

  人生有八苦,卢照邻一生经历了五悲,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是古往今来最惨的一个诗人。

  1

  太宗贞观七年(633年),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的礼学世家,即大名鼎鼎的范阳卢氏。东汉末年经学家卢植是卢照邻的先祖,卢植博古通今,儒学造诣尤深,门下弟子有刘备、公孙瓒等人。卢家在东汉和魏晋时期是关东大族,历南北朝、隋唐而不衰。在唐朝更是被公认为天下诸族之首,“望出范阳,北州冠族”。

  卢照邻的降生,给卢父带来了无限的欣喜和希望,给他起名为照邻,字升之。“皇考庆余以弄璋兮,肇赐予以嘉词。名余以照邻,字余以昇之。”后来卢照邻以近乎向别人炫耀的语气,诉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作为世家子弟中的一员,无论卢照邻愿不愿意,他身上都承担了抹不去的家族责任。卢父很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卢照邻很小的时候就让他“阅礼而问诗”。

  卢照邻少有才气,博学能文。父亲见自己的学识已经无法满足卢照邻的求知欲,为了他的前途和光耀门楣,于是一狠心,准备了充足的衣服和干粮,让他离开家乡,寻访名师。

  卢照邻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独自外出闯荡,开始了“于是裹粮寻师,褰裳访古,探旧篆于南越,得遗书于东鲁”的求学生涯,不辞劳苦,行千里路到达扬州,拜在当时著名的学者曹宪的门下。曹宪是一位博学而厚德的鸿儒,文字学大师,他作的《苍》、《雅》训注,成为官方权威的教科书。经过曹宪的精心指导,卢照邻在小学训诂和文选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有缺而必刊,简无文而成补”,可见他的用功之深。

  七年之后曹宪觉得自己已经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便让卢照邻北上洹水,拜王义方为师。

  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卢照邻告别扬州,踏上了他少年求学的第二站——北上洹水,拜在大儒王义方门下,学习经史,储备从政的干货,为步入仕途做准备。

  这段少年求学之路,对卢照邻来说异常艰辛,以至于终生不忘。他后来在回忆录《释疾文》中说:“入陈适卫,百舍不厌其栖遑;累茧重胝,千里不辞于劳苦。”

  高宗永辉二年(651年)初,卢照邻结束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先返回范阳老家,看望父母,然后向西挺进长安。

  2

  年约十九岁的卢照邻正是鲜衣怒马的年纪,他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范阳出发来到长安,寻求自己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

  初到长安,卢照邻便拿着自己的佳作积极干谒公卿和名士,以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科举考试和铨选作铺垫。

  长安城里的公卿和名士对卢照邻的才华钦佩不已,以至于卢照邻有些清高自负。他曾在《释疾文》中回忆这段挥斥方遒的激情岁月:“既而屠龙适就,刻鹄初成,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通李膺而窃价,造张华而假成,郭林宗闻而心服,王夷甫见而神倾。俯仰谈笑,顾盼纵横。自谓明主以令仆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

  高宗永辉三年(652年),二十岁的卢照邻被分配到邓王府任典签一职,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邓王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

  所谓典签,就是个处理文书的小吏,平时写写文书表疏,类似于现在的秘书,虽然不算什么好职位,但是由于与王爷们有直接接触,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卢照邻到了邓王府之后,发现王府藏书很多,如果用车拉,足足可以拉十二车。他常常在忙完公事后,钻到书房里认真研究,差不多把这些书全读完了,而且都能说出大概。

  对于卢照邻的这种疯狂举动,李元裕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非常欣赏卢照邻刻苦学习的劲头。

  每次邓王有客人来,都把卢照邻叫过去,卢照邻也确实争气,与人作诗对答,都是张口就来,邓王很高兴,总是骄傲地说:“这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啊!”

  邓王把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足见其在心中的地位。

  闲来无事时,卢照邻经常和朋友相约游览长安城,卢照邻被这座繁华万象的国都深深吸引着,沉醉其中,一首名垂文学史的《长安古意》就这样横空出世。

  一时间,卢照邻名动京城。

  此诗结构宏阔、气度沉雄,言词壮丽。其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更被后人誉为经典,这份甘心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的痴情,不知让多少痴男怨女向往不已。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盛赞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比起以前那光是病态的无耻——相看气息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肯前!(简文帝《乌栖曲》)如今这是什么气魄!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此时的卢照邻犹如一只浴浪的鸟,在海浪中飞舞翱翔,搏击风浪,心中怀着冲上云霄的志向。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卢照邻结束了邓王府的典签工作,供职秘书省,后被朝廷安排奉使西行,在边塞期间,卢照邻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边塞诗作,如《刘生》、《紫骝马》和《战城南》等作品。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这首诗对仗工整,而且“胜气”凌人。为了打胜仗,士兵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偶尔休息一下,也是手握雕弓,时时戒备,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直捣龙城,凯旋而归。

  而那首《刘生》,也是豪气难平: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

  翠羽装剑鞘,黄金饰马缨。

  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3

  龙朔元年(661年)四月,卢照邻踏上了入蜀宦游的征途,他攀登着险峻的山道,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发出一声感慨:“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这一声“蜀道难”的感慨比李白早了数十年。

  这年秋天卢照邻因横事被拘入狱,在狱中他写诗给故交李荣,希望能得到他的援助,李荣也不负卢照邻的所托,经过一番波折的斡旋,卢照邻很快出狱了。

  卢照邻在狱中,还效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开始了文学领域的新创作,他写下一首《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对于卢照邻意外入狱,后人说法不一,他自己也一笔带过。有人猜测说,正是他早些年《长安古意》里写了“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和“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等句子,让武则天的侄儿梁王殿下武三思以为是在嘲讽自己,于是对卢照邻实施打击报复。

  卢照邻出狱后和友人一起“南浮七泽,东泛五湖”,他写的《穷鱼赋》就是这一段纵情山水的真实写照。卢照邻还在《穷鱼赋》中隐晦的讲述了自己的这段艰难的历程:大意是说自己就像一条倒霉的大鱼被渔夫弄到了岸上,渔夫及他的朋党欢呼雀跃,“扼喉抚背”,对大鱼极尽玩弄。大鱼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正在绝望之际,天空上飞来一只大鹏。大鹏看见了大鱼说,我原来还是鲲的时候,与它一起游过水呢,自从我长了翅膀,它可就孤单了啊!说罢,径直飞下,背走了大鱼,留下渔夫那帮人傻愣愣地干瞪眼。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卢照邻再次入蜀,这次是奉命出使益州,并于高宗乾封元年(667年)秋返还长安。

  益州有司马相如琴台,位于成都市通惠门,相传为司马相如弹琴处,并在此处与卓文君相遇。卢照邻闲暇时间,来到相如琴台,凭吊模范前辈司马相如,想当初他被邓王誉为司马相如,现如今沉沦下僚,便借相如琴台浇胸中块垒,慨然命笔,写下了《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最显益州富贵雍容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上元节灯会。正月十五这一天,卢照邻随众人一起夜观灯火,是夜灯火如繁星落地,卢照邻欣赏着满城的火树银花,作了一首《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任新都尉,说是县尉,其实不过是“从第九品下阶”的官,主要分管一县的治安,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任职期间,卢照邻经常出入益州大都督府,交游各级地方官员。有一次,卢照邻参加当地的官员聚会,宴会上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喝高了的卢照邻,写了一首《赠益府群官》: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卢照邻在诗中表明要保持独立之人格,追求高洁之品质,绝不卑躬屈膝,不与官场同流合污。在别人眼里标榜自己,意味着贬低他人,在场的其他官员读完这首时后很尴尬。

  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二月,卢照邻任职期满,他并没有离开蜀地。因为此时他正和一个市井女子郭氏相恋,两人情投意合,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过着“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

  除了有美人相伴,卢照邻还遇上了昔日好友王勃,两人性情相投,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诗酒唱酬,随意地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这年冬天,卢照邻与王勃打算前往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铨选。

  郭氏纵有千万不舍,也不能因为自私而耽误他的前程。郭氏挺着有孕之身说:“参加完铨选,一定要早些回来呀,我和孩子等着你。”卢照邻挥泪应允:“你放心,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卢照邻走后,郭氏就生下了孩子,可悲的是,孩子不久就夭折了。

  4

  落选之后,正值壮年的卢照邻突然得了风疾,为了治疗风疾,卢照邻留在长安,问病于“药王”孙思邈,两人结成师徒关系。孙思邈不仅对他的才华推崇备至,更是对他照顾有加,为了更好地给他治病,两人还曾住在一起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卢照邻协助孙思邈写成了一部经典著作《千金翼方》,该书是孙思邈对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是对《千金药方》的补充,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只是不久之后孙思邈随唐高宗伴驾而去,卢照邻也不得不独居养病,这期间还写了《病梨树赋》,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诉说自己的痛苦。

  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四月之后,卢照邻的病情有所恶化,于是闭门卧病于长安光德坊的官舍中。

  这一年,发生了一个让卢照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绯闻。原来是骆宾王入蜀与郭氏相遇,郭氏向骆宾王哭诉,说卢照邻始乱终弃。其实她哪里知道,此时卢照邻已经疾病缠身。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爱帮痴心女子打负汉”(闻一多语),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为她打抱不平,直接斥责卢照邻无情无义,当然语气也不怎么好:“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骆宾王哪里知道,自己嘴上过了一把瘾,不料却制造一桩文坛冤案。

  其实卢照邻在病重期间,仍然思念着郭氏,他在《五悲·悲昔游》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

  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因病辞职,回到太白山。卢照邻来到太白山,希望跟随孙思邈治病。

  史载,“居太白山,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卢照邻患病住在太白山期间,曾得到方士治病膏方,就在这时,卢照邻的父亲去世了。一向孝顺的卢照邻“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下,饭也吃不下了,药也吐出来了,旧病复发,而且越演越烈。

  为父亲丁忧三四年后,卢照邻到东龙门山学道养病。此时的他双脚痉挛,一只手也已经残废。无法行走,卧下腿又抽筋,每隔一阵子便要遭受钻心之痛。在《五悲·悲穷通》中,卢照邻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状:“形枯槁以崎嶬,足聊蜷以缁厘…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毛落须秃…唇亡齿寒…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读之令人心痛不已。

  卢照邻为了筹钱治病,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便卖光了,一向恃才傲物的他,也只能向现实妥协,写书信向名好友及流权贵寻求施舍。

  他在向朋友求助的《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中这样写道:“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药。”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

  亲友们听闻,相继给他寄来药品衣食。据不完全统计,送药或者送钱的爱心人士有:太子舍人裴瑾之、韦方贤,左史范履冰、水部员外郎独孤思庄,少府丞供奉阎知微等。

  可是,这世界上并不都只有好人,那些险恶的,妒忌他的小人看不下去了,说卢照邻这样做有“朋党”之嫌。此言一出,那些本来想要帮助卢照邻的人都“望而却步”。

  闹到最后,卢照邻不得不亲自辩白:“下官抱疹东山,不干时事,借人唱和,何损于朋党!”但小人的诽谤,还是起到了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让那些意欲帮助卢照邻的人退而却步。失去了朋友的关心和眷顾,卢照邻更加孤独无援。

  5

  垂拱元年(685年),一代神医孙思邈无疾而终,这让卢照邻断绝了最后一丝希望,只好迁居阳翟的具茨山(今禹州市北具茨山)静养。他买了数十亩田地,盖了房舍,并引来颍河之水环绕房舍。此时的卢照邻,似乎已经对生存不抱希望,找人给自己挖了坟墓,常常仰卧其中,随时做好赴死的准备。

  《释疾文》曰:“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铺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每至冬谢春归,暑阑秋至,云壑改色,烟郊变容,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赋命如此,几何可凭?”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卢照邻与亲友平静地诀别,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投入颍水自尽,在颍河的柔波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了几许涟漪。

  卢照邻胸怀济世之心,深谙儒释道三种思想,只可惜一生怀才不遇。他曾在《五悲文》中这样自嘲:“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我这个人真是命运不济啊,高宗时代崇尚吏治,我专攻儒业;武则

  天时推崇法治,我又信奉老子的无为学说;等到朝廷征召提拔贤士,我又已残疾……

  不知是命运使然,还是时代使然?

  参考资料:

  1.傅璇宗《唐才子传校笺》

  3.王明好《卢照邻研究》

标签: 祝愿个人前程好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