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10月8日是世界临终关怀和缓和医疗日。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亲人重病,在医院度过的最后一段日子,当生命自然地走向终点,面对注定即将到来的死亡,应该如何面对?病人继续痛苦地活着?家属在救与不救间如何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即将离世的病人及其家属将从这些人那里获得帮助,平静地与生命告别。<br>
去年11月,我的父亲由于结肠癌住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肿瘤科病房,一个月后在这里离世。父亲去世三周后,她特意写了封感谢信,感谢这里的医生在自己最无助的那段日子里对父亲和自己的陪伴。<br>
半年前我在思考父亲可能会出事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可能在急诊门口的走廊里,一个人蹲在墙角哇哇大哭。我爸在抢救室里会经历种种特别痛苦的过程,然后人就这么走了。这是我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想法。还好有这个团队、这些医生,他们帮我把这一路走完。<br>
我说的这个团队就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医学科。这里的医生陪着病人经历疾病、衰老、临终、离世,一直走到生命的终点。他们的使命是运用“缓和医疗”,让面对疾病终末期折磨的病人能够有尊严地离去。<br>
放射医疗<br>
由临终关怀发展而来,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那些疾病进入终末期的人。医生用医学专业和人文精神,帮助患者和家属平安度过那段艰难时光。<br>
放射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缓和医疗特别考虑人在“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魂”方面的需求,“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只是在人的生命末期,“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面临病人终将离去,救与不救的两难抉择,目前成都的普遍做法是,推广生前预嘱和放射医疗,让病人自己选择生存和死亡的方式,尽量少些痛苦,平静而自然地离去。<br>
让去的人走得有尊严 让活着的人不会太痛苦<br>
骆医生工作的岗位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肿瘤内科,在这个科室推广缓和医疗。<br>
放射医疗真的能让他们的这种痛苦减轻吗?<br>
我认为,放射医疗是当病人非常痛苦的时候,还有一个专门学科可以帮助他们。<br>
帮助他们什么呢?<br>
陪着他们去经历这些痛苦,一直陪他们走到生命终点。那是一个谁都不愿意讨论的问题,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br>
年轻的骆医生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院的一位主治医师。在肿瘤医学科轮转普通时担任的主管大夫。在他并不长的从医经历里,每当自己主管的病人离世,他都会陷入一次难以自拔的挫败感,但这次骆医生有些特别的感受。<br>
骆医生当医生会有情感浩劫,就是陷入一种孤独和无力感。但我唯一庆幸的一点是,我能让去的人走得比较舒服,有尊严。让活着的人能够比较安心,不会太痛苦。这是唯一让我感觉欣慰的事情。<br>
做病人和家属的依靠度过人生最坏时期。<br>
疾病到了末期,死亡已不可避免地近在咫尺。此时痛苦症状会逐渐加剧,而减轻痛苦和维持生命的体征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吗啡类药物,可以减轻痛苦,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进而加速死亡。这个时候到底如何选择,医生也会陷入困惑。<br>
这是会让你纠结的事情吗?<br>
我会给他镇痛药物,我父亲因此呼吸消失了的话,该怎么办呢?<br>
这个发生的概率有多大?<br>
10%。它没有具体的概率,只是说有不良风险。<br>
你会怎么办?<br>
我在接触每个患者时,都会把自己打开,全身心地面对他。根据他的反馈来调整我的治疗策略。如果他对是我百分之百的信任,我会冒更多风险去帮助他。<br>
我父亲走之前,骆医生上的吗啡之类的药,有些医生可能是不敢用的,但为了减轻我父亲的痛苦,都会帮忙上药。令骆医生感慨的是,骆医生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医生,却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特别的信任。<br>
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我的专业知识让他信任我;另一个就是通过医疗之外的。因病人需要治疗,病人家属没人能依靠,我就跟家属说,医疗内的事或医疗外的事情,都可以让我来做。<br>
你希望能够当病人家属的一个依靠?<br>
对,我知道病人的病是治不好的。我需要做一些别的事情去让病人走得安心,让别的家属也能度过这段人生最坏的时期。<br>
骆医生当时跟我说这两天她都会在,“我感觉真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有一个医生在我旁边,不会一个无依无靠。”这个医生和这个团队会成为她最坚实的靠背。<br>
走?还是留?帮临终患者作医疗决策<br>
帮助临终患者作医疗决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些大夫迫于压力不参与决策,而帮助家属决策恰恰是缓和医学不能回避的问题。<br>
患者和家属没有做决策的能力,他们没有医学上的能力,更多的只是情感上的。用情感来决定这样的医学技术是不合适的。<br>
这个时候如果一点都不照顾他们的情绪,好像又是有点不尽人情的。<br>
照顾,其实在这个环节中挺难,遇到这个事很难,我们要照顾很多人。<br>
骆医生告诉我说,你要想清楚,这个事情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一把把他拽回来了,他一样也会走。我父亲到最后,整个脏器都已有了一定损失,就算把他拽回来,可能也就是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其实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残忍。<br>
可是医生帮助患者做决定,这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吗?<br>
医生跟患者共同决策。医生决策什么?告诉患者,这个病是什么,这个药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听懂了吗。如果听懂了,你的决定是什么?<br>
医生表示,家属其实是需要医生给个很专业的建议。他们用这种专业的知识体系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起去做这个决定。由于有了骆医生大夫的专业帮助,我没有给父亲做临终抢救。也正因如此,她才有可能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安然地离世。<br>
报告显示:中国将有更庞大的放射医疗需求<br>
2015年底,《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一项《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结果显示,在80个国家及地区中,英国排名第一,中国大陆地区则排名第71位。<br>
报告指出,中国是少数几个处于低收入国家分组,但对缓和医疗需求较高的国家。2012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占中国人死亡原因的80%以上,2020年中国将有13%的人口达到65岁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庞大的放射医疗需求。然而现状是,目前的医疗条件只能满足0.3%患者此方面的需求。<br>
平静地离去 直视死亡<br>
离世意味着告别,如何才能安心告别,是放射医学关注的重点。<br>
骆医生觉得,病人在死亡过程中,家属受到的痛苦更多。对于放射医疗来说,病人是照顾对象,家属也是特别重要的照顾对象。很多时候病人能够接受,但家属不能接受。因为家属想的事情更多,更复杂。所以要给家属一个肯定和支持。<br>
放射医疗就是让病人平静地离去,让家属能够心安。有人说死亡像太阳一样,太晃眼睛了,无法直视,缓和医疗就是要直视死亡。尊重生命的逝去,尊重病人的感受……<br>
珍惜现在,莫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心要在活着的时候表现,而不是离去后的悲痛大哭。<br>
<br>
<br>
标签: 悼念刚离去的亲人句子